日期查询:2024年10月31日
大同农商银行

金融助力煤电企业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宋建波
  
  智能巡检机器人、各种智能化开采设备、大数据决策平台……在大同市各煤炭龙头企业,各种各样的智能化工业应用场景让人惊叹。作为煤炭产销及电力输出重点城市,近年来,大同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不断加快煤炭煤电行业转型步伐,尤其是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效显著,煤炭作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能持续稳步释放,这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持续“蓄能”。大同农商银行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不断创优金融服务,精准支持煤炭煤电行业稳产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打造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基地。
  
  保供为先 主动作为
  
  大同农商银行紧抓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低碳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严格按照上级关于能源保供工作部署,合理增加煤炭煤电行业信贷投入,保持煤炭煤电贷款合理增长。截至9月末,煤炭煤电领域行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20%,贷款平均利率较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有力助推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提档升级,辖区部分煤炭企业被评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
  
  向绿而行 把握趋势
  
   大同农商银行持续拓展绿色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持续关注大同市转型综改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对绿色项目“白名单”企业,加大实地调研力度,多次召开银企对接会,积极满足企业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智慧矿山建设等融资需求。截至9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近5亿元,在服务支持好国家能源、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工作中扮演好关键角色、贡献好金融力量。
  
  完善机制 重在长效
  
  优化考核激励,建立健全绿色信贷考评体系,对短期偿付压力较大但未来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予以贷款展期、续贷或调整还款进度、期限等安排;保持对先进煤炭产能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煤炭煤电企业及其低碳转型项目在业务受理、审批、贷款发放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并在利率定价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助力能源产业继续发挥好“压舱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