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话剧“小舞台”打造育人“大课堂”
本报记者 赵云云 文/图
近日,由山西财经大学学生倾情演绎的话剧《立秋》在山西大剧院精彩上演。舞台上,跌宕起伏的剧情、深情动人的演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剧入人心 经典演绎
话剧《立秋》是山西舞台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晋商精神的代表力作。从2007年开始,山西财经大学在校园内移植了这部作品,从主演到配角,再到灯光师、道具师,所有演职人员全部由该校非表演专业的学生担任。同学们利用暑假、日常和双休日时间进行排练。为了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一个动作、一句台词往往要练习数十遍乃至数百遍,夏日的高温酷暑也阻挡不了同学们坚持将剧目传承下去的决心。春来冬去,寒来暑往,十七载接力,山财学子以传承的方式,用朴素的演绎诠释着一个个舞台形象,讲述着不变的晋商故事。
剧中主角马洪翰的扮演者是该校经济学院一名大四学生。他坦言,作为贯穿全剧的灵魂人物,马洪翰的情感世界波澜壮阔,演绎起来颇具挑战。然而,通过细致研读剧本,他仿佛与角色融为一体,将人物性格的微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剧中那震撼人心的桥段——马洪翰仰天长叹,追问天地间自己究竟何所失。他每每演至此处,不禁泪如雨下。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他说,每一次演绎,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他模糊了自我与角色的界限。
话剧《立秋》的编剧、山西大学文学院的姚宝瑄曾多次到现场观看演出,他激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想:“我了解到目前有30多所大学在排演话剧《立秋》,其中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那不勒斯大学等国外大学。在业余团体中,翘楚者非山西财经大学学生版莫属。作为创作者,我非常感谢,也非常欣慰,有这么多青年学生接续传承,演绎经典。”
“《立秋》的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它通过戏剧的形式,让晋商精神得以在新一代中传播和发扬。这种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太原市民赵鹏观看后由衷感慨。
以美化人 润物无声
《立秋》不是简单的一部话剧,折射出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升华的是民族自豪感与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该剧在山西工商学院巡演时,学生李睿评价:“演员们的演绎精湛绝伦,不拘泥于历史框架,以当代审美视角翻新往昔,既生动再现了晋商文化的辉煌,又巧妙融入现代话语,赋予了作品深远而丰富的时代内涵。”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正高二级)王辉认为,话剧《立秋》在山财17年的演出,是财经、晋商、文化艺术等关键词的连接和贯通,也是教育、人格塑造、美育等关键词的融合和升华,为学校厚重的财经文化奠定了厚实的文艺基础,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质,更为全省高校树立了优秀榜样。
这样一部“舞台思政剧”叫座又叫好,见证的是晋商文化和青年力量的双向奔赴。时至今日,话剧《立秋》已经成为山西财经大学校园文化品牌,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从台前到幕后,学生们在排练、演出的参与中,感受着美的过程,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同时敬业、诚信等晋商精神的精髓也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希望用话剧这种艺术活水浇灌思政创新,从而激发大家对晋商文化的关注。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立秋》剧组负责人、山西财经大学团委的吴媛媛说。
现工作于公安系统的2010届中德学院毕业生张利臣,曾在剧中饰演许昌仁,并担任剧组艺术总监,他说:“毕业后我先在银行工作,后辞职考公当了警察,又在基层乡镇、县局、市局、省厅、部委从事各个警种的工作,无论何时何地,‘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仿佛就像是刻进了我的DNA里一样,时刻勉励着我。每次面临困境和抉择时,对这句话的理解会更进一步,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该剧至今在校内外演出40余场,观众累计达90000余人,并以“送剧进校园”“送戏下基层”的形式推向全省各大院校及基层单位,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多年来,屡获殊荣,2017年入选全国100个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2018年获得山西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特等奖,同年获得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一等奖,并赴上海参加了艺术表演类节目现场展演;2022年,《立秋》话剧社获全国高校学生社团“TOP100”。
山西财经大学团委书记甄德酉表示,学校将继续挖掘晋商文化资源富矿,加强美育教育,打造美育品牌,增强晋商文化传承 “动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阐释和创新转化。
文化传承 赋能育人
长期以来,山西财经大学扎根晋商文化厚土,努力探索具有晋商特质的特色财经人才培养之路,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路径,从教育教学到管理服务,从文化生成到习惯养成,一体贯通、有机融合的特色体系。
以战略规划为引领,深入挖掘学科特色,支持“晋商学”团队,建设晋商学交叉学科;制定实施“晋商精神+新商科”建设方案;提出构建学校文化符号体系,打造传承创新晋商文化重镇。
以一流专业为抓手,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向以跨学科融合式教育为核心特质的新商科教育转型,紧密结合山西省转型综改任务,率先成立山西省高校新商科建设联盟,新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开设《跟着晋商学管理》《晋商与创业》《晋商典型案例》等30余门特色课程,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据介绍,山西财经大学用晋商精神培元、以晋商文化树人,建成山西高校唯一晋商博物馆,发起成立晋商博物馆联盟;连续9年推进“让晋商文化火起来”育人项目,2700名学生用24000多个小时从“知、行、达”三部曲寻找晋商元素、讲好晋商故事、传承晋商精神;“汇聚数字力量,赓续晋商精神”三晋大地社会实践调研项目,荣获2023“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TOP100”;深入挖掘晋商“万里茶路”的历史贡献和现实路径,培养来自德国等17个国家的150余名来华留学生创新商业文化融合模式,为山西融入“一带一路”发挥文化效应。
“我们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好学校作为晋商研究的策源地、晋商精神的先行地、晋商人才的培育地的地位和作用,持续把晋商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丰富资源,引导全校师生进一步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和晋商精神的育人内涵,不断推动晋商文化育人品牌建设,着力构建‘家国本色、晋商特质、开放创新’的新商科育人格局。”山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丁耀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