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戏曲频道开播纪录片《天下第一团》
首集聚焦大同耍孩儿剧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马静波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频道首播纪录片《天下第一团》,开启走近稀有剧种的传奇之旅。纪录片首集聚焦大同传统地方戏曲耍孩儿剧的风采,央视频CMG戏曲同步播出,央视网、央视影音同步上线。
据了解,该纪录片的主创团队用时一年,选取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个剧种和院团,遍访中国稀有剧种传承人和艺术家、研究学者,通过不断挖掘整理记录,逐步勾勒出稀有剧种的地域特性与文化风貌。其间,主创人员深入大同耍孩儿剧、宁波市甬剧、汉中市汉调桄桄等“天下第一团”的演出现场,采用“剧种剧团纪实+山水实景展演”的形式,将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剧种故事、戏曲人风采、经典剧目演绎融为一体,带领观众聆听最美的乡音乡韵,解锁中国稀有剧种的新地图。纪录片每集聚焦一个剧种、一个剧团,系统梳理剧种的起源、发展、流变和创新。
在《天下第一团·雁北耍孩儿》中,展示了大同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剧种保护传习中心的演员班底,既有坚持不懈传帮带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斌祥、薛瑞红,又有坚守戏曲舞台的优秀青年传承人薛志花、连阳等,体现了新老两代艺术家合力拓展全新舞台阵地的创业精神。
耍孩儿剧种起源于桑干河中游的怀仁、应县及大同一带。该剧种的文学音乐结构皆源于元曲,其特点是唱腔发声使用后嗓,声音从喉咙后部发出,以特殊的旋律产生出独特的演唱风格和音乐效果,是当地老百姓最热衷、最喜爱的戏韵乡音。耍孩儿的传统剧目约有40余部,角色分红、黑、生、旦、丑五行,表演上大量吸收民间舞蹈动作,颇有独到之处。
近年来,在全国各类戏曲大赛中,大同耍孩儿剧屡屡获奖:2005年10月,参加第四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戏剧大赛,一举夺取了19个奖项;2019年3月,通过参加“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会”等活动,剧种的艺术魅力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示和关注;今年10月,参加了“国戏风华”中国戏曲学院2024年展演季非遗剧种展演,向首都观众展示了国家级非遗剧种的独特魅力,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充分肯定和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