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1月15日

调研乡村振兴产业 助力经济繁荣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吴海霞
  
  为调研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现状,近日,长治学院法学2401、2402班学生赴长治市潞州区马厂镇王公庄村开展了“泥塑记忆,青春匠心”主题团日活动,法律系兼职辅导员、双创导师贺永泉带队指导。
  
  领略非遗魅力 体悟青年担当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该村黄土地泥塑非遗传承体验馆和“泥吧”体验馆,通过生动形象、独具特色的泥塑墙,了解到非遗项目王公庄泥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工艺。接着,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大家开始DIY泥塑创作,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陶’趣无穷,因‘泥’精彩”,体验文创的快乐,享受劳动的幸福。
  在该校与王公庄村委联合建设的“潞部落”数字乡村智创工作室,同学们佩戴VR头盔,线上参观了村内古建筑,在实景3D模型中体验虚拟与现实的交汇,感叹现代数字科技突破时空限制的独特魅力。
  随后,同学们品尝了用优质小米制作的“潞部落”小米咖啡,这种新颖的乡村特色饮品不含咖啡成分,但香醇可口的咖啡口感令人回味无穷。
  参与是一种快乐,创造是一种享受。同学们在玩乐中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技艺,体悟到传承非遗的担当。
  
  碰撞思维火花 助力乡村振兴
  
  在参观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大家围绕如何将传统工艺和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展开探讨,在相互交流和协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为泥塑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
  作为“互联网+”和“挑战杯”竞赛的项目指导教师,贺永泉引导同学们尽情参与、热烈讨论,用心体验、用情献策,以青春之志、奋斗之姿,为本地的文旅产业和乡村新产业发展路径提供智力支持,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老师的激励和启发下,同学们提出,应开发特色泥塑旅游纪念品、设立泥塑体验工坊、推广泥塑工艺实践,以提升不同类型游客的参与度,让泥塑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乡村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利用网络电商平台拓宽销售市场,与其他乡村产业相结合,形成完整产业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乡村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据了解,近年来,长治学院与潞州区建立广泛的校地合作,法律系师生与王公村通过“支部-社区联动”,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大提升了乡村容貌和群众幸福指数。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促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文化日益繁荣、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