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山西省为例 ●山西省外经贸发展中心 刘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用来推动和巩固民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壮大。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2023年7月19日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政策。实践充分说明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成为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成为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一、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兴则山西兴,民营经济强则山西强。山西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所做出的贡献。山西的民营企业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在新技术、新装备、新业态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在危机中培育新机,于变局中开创新局。
(一)民营经济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山西省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30条”“70条”等政策文件。同时,山西省工商联还联合其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多方部门机构实施了“晋商晋企贴心计划”,在全国率先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政企双月对接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常态化对接联系机制,协调各职能政府部门为民营企业同时解决和服务有关的所有问题的一体化落实举措。例如2022年,山西省推出了银行和税务部门更深度的合作,共同为22000多户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获取贷款534.77亿元;山西省晋中市按照 《晋中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和《晋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五条》等相关政策要求拿出1860万元用来奖励248户民营企业,以此激励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营造出大力支持实体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浓厚氛围;山西省大同市在2023年2月份召开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拿出5304万元奖励在税收、公益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民营企业,还奖励在工作生活中有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精神的优秀民营企业。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奖励政策,让民营企业在山西这片热土感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对它们的关心和爱护,让企业家们能够毫无顾忌地、一往无前地在自己擅长的行业领域里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二)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同步提升
根据2022年山西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数据显示,上榜山西民企100强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 10633.82亿元,同比上年增加了3359.05亿元,年增长率达46.17%;百强企业入围门槛为27.12亿元,同比上年提高了8.9亿元,年增幅达48.85%。
从营收规模来看,山西民企百强名单中有4家企业营收突破 500亿元,山西建龙以913.30亿元的营收摘得头魁。有20家企业营收在100-500亿元之间,有32家企业营收在50-100亿元之间,其余44家企业营收在20-50亿元之间。
从地区分布来看,运城市、长治市、晋中市三地均有17家企业入围山西民企百强榜,其次太原市和吕梁市各有12家企业,临汾市有11家企业、晋城市有5家企业、朔州市有4家企业,忻州市有3家企业、大同市有2家企业。
规模和质量快速提升的背后,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市人民政府近几年来围绕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打出的一套套组合型重拳。在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法治环境、打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山西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和新的发展机遇。
(三)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山西省民营企业的创新驱动能力大幅提升,是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根据山西省工商联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上发布的 《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2)》数据显示,2021年山西省民营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0390.6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占GDP的46.0%。全省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6%,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更加重视绿色节能发展,51.9%的企业专门设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较上年提升20.1个百分点。民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6%,反映出近年来山西省工业投资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快速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与此同时,400多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民营企业占比近七成。在工信部公布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山西民营企业占到上榜企业的75%。
(四)民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持续发挥
近年来,山西民营经济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已经是山西最活跃、最有潜力的创新领域,成为推动创业创新的主力军。为此,山西省工商联加强支持引导,强化服务保障,助推相关各部门加大对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头雁”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带动并有效激发了行业企业“群雁活力”,为建设美丽山西注入新动能。
根据 《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2)》中数据显示,山西百强民营企业入围门槛达到27.12亿元,比上年提高8.9亿元,增幅达48.85%,实现六年连升;营业收入总额首度跨越万亿元大关,实现10633.83亿元;纳税总额达495.61亿元,较上年大幅上升60.52%;员工总数达到36.09万人,比上年增加6.02%,为全省稳就业、保民生作出重要贡献。
二、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山西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整体素质的明显提升,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在全省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但同时其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素质等方面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政策落实尚需加力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从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23条”等政策举措再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70条”意见建议。出台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增强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有活力、有竞争力。但是有的政策落实还是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速度迅猛,有的民营企业守规矩、明底线,但也有的企业乘虚而入,给自己带来不小的市场风险。监管部门为了更好地防范风险,就会出台一些相关的监管政策。这些监管政策在执行中虽然能堵住了风险,但也有可能误伤了部分好企业。二是服务要跟上。各地市的政务服务网,本应是让企业办起事来更方便便捷,但如果设计不够周全,很有可能让效果适得其反。现在企业好多申报事项都在政务服务网上办理,一些标准化流程的业务,可以在网上办理。三是部分政策制定的门槛过高。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部分企业认为虽然现在各种惠企扶持政策很多,但有一些政策的制定扶门槛过高,主要都是针对一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像一些建筑、焦化、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很难享受到扶持。
(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山西民营企业融资本就比较困难,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环境低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渠道受限。山西省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受限,主要体现在自有资金有限。许多民营企业的创业资金是通过自己积累和亲戚朋友集资形成的。还有就是商业贷款困难。民营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由于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不高,抵押贷款就成了他们取得贷款的基本操作,但这种企业有一种通病就是可供抵押的资产比较少,破产率比较高,所以大部分商业银行认为其风险太高从而产生惜贷现象。二是融资成本较高。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要承受高利率上的区别对待。他们根本享受不到各地政府和四大银行给予央企、国企的利率优惠政策和福利。
(三)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山西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致力于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从而使山西营商环境软实力明显提高,但对标一流地区,山西的营商环境的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 《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度评估继续选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计36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山西省会城市太原排名第33。导致排名靠后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部分政策可操作性不强,落实不到位。近几年来,由于疫情、经济低迷、贸易摩擦等多方面因素,各地市政府为了快速让经济复苏,让民营企业的日子好过点,从税务、金融、等多方面出台政策措施,用来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政府部门担当意识不足。在2023年召开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就曾表示,山西省的政商关系比较复杂,如果一个地方的政商关系越简单了,好多大型龙头企业就会前来投资。因为复杂的政商关系就会使投资成本无形增加不少,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源成本等等多个方面都会增加。这就说明山西省营商环境比较差,侧面还反映出政府部门担当意识不足,各个政府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让企业家在办事中多跑冤枉路。
(四)产业承载能力不足
历年来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山西民营龙头企业经常处于靠后。2022年山西省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仅有8家民营企业上榜。山西省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而且发展的规模和沿海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缺乏诸如保利、小米、字节跳动等龙头企业,从而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力不足。从涉足的产业行业分布来看,山西民营企业仍主要集中在钢铁、焦化、建筑、交通、批发、餐饮住宿等传统行业,创新型的民营企业数量非常少,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技术水平都不高,与相邻省份或者发达省份相比缺乏竞争优势。甚至还有一些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落后或者还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变化,缺乏创新创造的能力。此外,还有少部分民营企业对自身产品的研发精力投入不够,不能支撑企业整个企业的创新发展。人才流失严重供需矛盾凸显。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企业生产人才也是关键的,好的员工易寻,好的人才难找,想把好的人才留住更是难上家难,这些因素才是困扰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三、促进山西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见效
一是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首先要多次深入企业开展惠企政策宣讲宣传,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其次利用地方权威报纸如山西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持续开展政策的宣讲贯彻工作,让所有民营企业都能了解到、落实到。其次最好建立统一的发布政策信息平台及网站。尽快搭建起跨各部门之间涉及民营企业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和沟通桥梁,及时准确汇集政府各部门出台的各类扶持奖励政策信息,最终实现所有政策“一站式”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的税收、金融、法律等相关服务,为助力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提供高质量优质的帮助,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区建设当中去。最后是完善政策配套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各种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以及最近刚出台的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国家的要求举措及时制定出适合我省民营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通知。
(二)畅通银企对接渠道,破解融资难题
近年来,山西省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系列问题,出台各种有利政策。但是,由于前期企业在融资过程存在一些其他客观因素,导致后期在融资过程中就比较困难。尽量引导企业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如期支付民营企业的账款,不得随意拖欠、延长付款日期。进一步放宽抵质押物的条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落实好当地财政出台的贴息奖励政策,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力度,银行要建立起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管理的长效机制。企业自身也要加快人才的培养,打造出专业融资人才团队。
(三)久久为功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山西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永远致力于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从而使得山西的营商环境明显提高,但对标沿海地区和一流地区,山西的营商环境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山西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等方针政策和要求,认真落实贯彻好去年省政府出台的《山西省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提出的30项具体任务和119条引领性强、突破性大、惠及面广的改革事项等内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赴省内外开展了专题调研,对标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全面查找我省存在的差距短板。在此基础上,聚焦民营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抓紧研究制定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
各地市政府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程去抓去落实,要针对民营企业提出的困难和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出一些普惠政策,实打实的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首先引导民营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要遵循竞争中立原则,营造平等保障的社会共识;其次要全面贯彻落实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严格实施“非禁即入”,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准入环境;最后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通过废除清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出台的一些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要从源头杜绝隐患,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规范的制度环境。二是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首先要持续优化精准快捷的审批服务流程。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在严把项目审批关口的同时提高审批效率。对材料齐全的个人(企业)积极给予受理审批,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其次开展多项便民服务。为解决办事企业、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问题,各市、县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帮办代办服务,探索创新工作举措,让企业感受办事速度,让群众感受服务温度。扎实做好政务服务“加减法”,增加工作时间,减少群众跑腿的次数。实行定期工作通报制度。通过月通报制度,全面梳理各个政务机构的线下办事情况,对于办事效率较低的单位和办事效率较高的单位分别通报,对政务服务中心日常巡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亮点进行通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单位在政务服务上争先创优,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氛围。三是营造公平合理的激励环境。积极落实民营企业及小微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政府相关部门及税收部门加大对科技、农产品、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的奖励机制和优惠财税制度,大力引导民营经济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四)多管齐下改进服务保障,精准聚焦推动创新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不仅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对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的不定期调查分析问题情况监测制度和及时在相关服务网站发布补贴和奖励制度,还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二是重视培养人才队伍。为了缓解民营经济用人难用人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应保证民营企业用工用人的需求获得相对平等的待遇,持续优化民营企业高端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和不断完善人才管理评价制度,保证民营企业招聘高端技术人员信息渠道畅通无阻。人社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医疗社会保险等用人用工制度,为民营经济壮大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勇于研发创新。首先省、市两级财政、科技部门应设立相应的专项财政资金,用来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等活动,按照科研成果带动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其次鼓励民营企业自身也要建立研发基金,用来支持企业对产品的更新换代,研发新的产品。还要鼓励企业高科技人员多申报或参与实施科技重大项目。最后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支持民营企业对照行业巨头,培育出一批像我省建龙集团一样的行业巨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