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秋冬大气污染太原市发布行动方案
本报记者 郭丽菲
秋冬季,既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和关键,也是打响“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攻坚期。近日,太原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发布《太原市2024—2025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方案》提出,太原市在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2024年度大气环境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2024年10—12月PM2.5浓度控制在41微克/立方米以下;剔除沙尘天气,重污染天气控制在1天;2025年1至3月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气控制任务。
具体措施为: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新改扩建项目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除煤电项目外,涉及产能置换的其它项目,在被置换产能及其配套设施关停前,新建项目不得投产;完成全市6家独立粉磨站颗粒物深度治理;城六区退出烧结类砖瓦行业、石灰生产行业。
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严查违规在禁燃区从事煤炭销售、燃烧行为。2024—2025年采暖期,城南热源厂、城西热源厂燃煤锅炉停用。
深入推进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清徐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10月底前建成,尽快投入使用;全市中长距离煤炭铁路运输占比保持100%;2024年底前全面淘汰国三标准及以下货运车辆,实现“清零”目标。城六区全域、“三县一市”建成区、各开发区(含清徐经开区)禁止使用国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西北二环通车前制定发布过境燃油燃气货车分流政策,引导过境货车避开二环内线路通行;科学合理调节二环高速、现有环城高速、市区和重点区域车辆分流政策。
深入推进面源污染治理,11月底前,城六区、综改示范区、中北高新区、西山示范区5000平方米以上及 “三县一市”10000平方米的工地,全部完成β射线监测设备、视频监控设施、车辆冲洗平台和门禁系统建设。在全市重点区域、重点道路开展“以克论净”考核评价。综合运用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手段,提高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精准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紧盯关键时段,及时查处违规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行为。
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完善分析会商、提前预警、协商减排、差异管控、监督帮扶、联防联控等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机制,提前做好重污染过程预警提示,科学指导各行业开展污染减排。
加强环境监管与执法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在线监测、走航监测、用电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配备购置必要的便携式快速执法检测检查装备,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使用情况现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