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1月19日

用改革创新的方法为基层减负赋能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初一公里”。基层的工作状态和治理能力不仅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而且成为观察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参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采取一系列举措着力推动基层减负增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进一步深化拓展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指引。
  为基层减负赋能,既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其重要性,还要坚持系统性、精准性和一致性,根据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探索新方法。
  坚持系统性。要从多方面入手,在行动主体层面,要注重上下协同配合,上下级之间要形成合力、同向发力。上级既要在政策制定端提前考虑为基层减负,又要密切关注政策执行环节,防止出现层层加码的情形。在体制机制层面,要聚焦“减负”和“赋能”两个关键词,要看到“减负”的重点是减形式主义、减官僚主义、减层层加码,“赋能”的重点是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促进权事相统一。
  坚持精准性。《若干规定》作出了积极探索。比如,针对有的考核体系设计繁琐、指标设置细化碎片化、分值过度“膨胀”,甚至出现“千分制”“双千分制”等问题,《若干规定》提出要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不搞“繁琐哲学”。其主要目的就是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推动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
  坚持一致性。政贵有恒。“恒”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策要保持连贯性、各级政府的权责划分要保持一致性。权责一致并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是公共事务得以有效治理的重要支撑。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权责机制,成为基层减负的必然要求。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之所以频现形式主义,基层负担之所以沉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下级之间职责边界不清、权责不一致、责能不匹配。一些职能部门将风险大、难度大的工作,借“治理重心下移”的名义通过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归属、加强督查检查等方式,把责任推给基层,让基层陷入了“责任大、权力小、资源缺”的困境。对此,《若干规定》作出了相关规定,用以推动上级对下级特别是对乡镇(街道)现有权责事项进行梳理评估,确保权力、责任、能力一致,并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用权责一致的方法推动基层减负赋能,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权责边界,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即放、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上下级政府的职责权限,以清晰的责任划分来减轻基层负担。同时,还要采取因地制宜、应时而动的方式动态调整权责事项,确保权责事项与基层实际相吻合。
  为基层减负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场持久战。必须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拿出具有系统性、精准性、一致性的创新举措推动基层减负赋能,让基层干部从一些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在轻松的氛围中迸发出更多活力和创造力。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