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1月21日
把三晋历史“移”入校园 让地上地下文物“活”起来

“我的家乡都是宝”主题宣讲活动在忻州举行


  本报记者 陈晓平 文/图
  
  把三晋历史“移”入校园,让地上地下文物“活”起来,激发青少年对山西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与珍视。11月19日,由山西省文物局、共青团山西省委主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承办的 “我的家乡都是宝”主题宣讲活动在忻州市第六中学、市第十一中学、市七一路小学、市第二实验小学、忻府区第七中学、忻府区北关小学6所学校举行。此次我省“文物保护”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是让更多青少年用最直接方式感受文物魅力的具体行动。
  “我的家乡都是宝”主题宣讲活动是“文明守望工程”之“小手托”项目活动之一,旨在以10处山西古建筑为切入点,通过古建筑相关知识的传递及古建筑人文价值、现当代社会价值的引导,帮助青少年了解文物保护意义、知晓文物保护方式、参与文物保护行动,培养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兴趣和爱好。
  “青少年是未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培育好和塑造好青少年文物保护意识至关重要。这也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山西探索‘文明守望工程’之‘小手托’项目设立的初衷。”山西省文物局文物资源处副处长王晓芬介绍。
  活动中,宣讲团队的主讲老师为师生们介绍了“我的家乡有哪些宝”的具体内容,为学生们上了《梦回大唐·亚洲佛光》《岁月无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山西瑰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等课程,并与学生们进行了刻版画古代票证实地印刷、国宝佛光寺古建模块的组装,还向学生们赠送了精美的山西古建筑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