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开花的亲圪蛋》让更多人认识左权民歌
本报记者 樊学文 任小芳
近日,一部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开花调的新成果 《唱开花的亲圪蛋》由三晋出版社出版发行。
《唱开花的亲圪蛋》由著名音乐学家、中央文史馆馆员田青教授题写书名,著名书法家、88岁的郭齐文题写章节名称,音响档案学者、实践者,印第安纳大学音乐人类学博士、中国音网主编魏小石书写序言。序言中指出:作者根据左权民歌独有的发展特色,采用了以人物为主体的方式,借鉴了口述史的方法,让更多人认识左权民歌。这是一本值得被学习、被讨论、被收藏的文化读本。
作者李晋萍说:“在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刘红庆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基础上,我进一步搜集整理有关左权民歌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此书。该书是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 ‘星河乡土文库’中的第九本,共印刷了5000册,一部分赠送给全国各地的民歌研究者和爱好者,一部分将作为左权县初一年级学生的乡土文化校本教材读本,让学生们了解家乡文化。”
该书分为8个部分,除去引言与尾声,共六讲。第一讲《溯源:国风遗韵越千年》从历史文献中梳理了民歌与山西民歌的历史,并探讨了方言、移民文化与民歌的关系。第二讲《故事:山歌大腔小花戏》讲述歌者与歌的故事,作者通过回忆探讨了歌者对民歌研究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左权“大腔”的流变做了初次探源,给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第三讲《流风:小调开花圪蛋亲》围绕开花调的艺术特色展开,通过几个故事向读者说明了“亲圪蛋”们是如何让“开花调”演变为今天的样貌。第四讲《改造:留得清漳吐血花》通过在抗战中成长的歌者——皇甫束玉的故事,描述了抗战时期的左权民歌,探讨了抗战民歌与原生态民歌的关系。第五讲《辉煌:一代歌后刘改鱼》围绕“左权开花调歌后”刘改鱼的学艺经过展开,详尽地叙述了从小热爱民歌的刘改鱼,让左权民歌成为民间音乐流派,一步步将左权民歌唱出太行山,并走上首都音乐舞台及音乐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的过程及经历曲折后再登舞台的辉煌。第六讲《回归:樱桃好吃树难栽》与尾声,通过讲述刘红庆与左权民歌的渊源(理论研究、实践推广),展现了时代变迁下左权民歌文化的嬗变,进而延伸到左权民歌文化在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困境。
当在山西讲学的民歌研究专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天彤收到由左权开花调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改鱼和李晋萍签名的这部专著时,她表示:“1998年,我同传记作家刘红庆相识后,他就给我唱左权民歌、介绍左权民歌。2004年,经田青的大力推荐,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建设项目’邀请了左权县盲人宣传队来学校演出,我和著名音乐学家赵宋光主持了该场演出。20年来,我多次邀请刘改鱼、刘红庆、石占明、刘红权、刘海平、曹彦明及‘亲圪蛋组合’到中国音乐学院唱左权开花调,讲左权开花调的流变、传承故事。这本书中的人和事都是我熟悉的,不仅有生动的文字介绍、珍贵的历史图片,更主要的是还附了不同年代、不同歌手、不同唱法的40多首左权开花调、左权小花戏、左权大腔的音视频,可以让读者对左权民歌有更直观的认识。”之后,她将请李晋萍到中国音乐学院分享更多左权开花调的故事。同时,中国音网主编也将连载该书,并在全网进行推广,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的直播来宣传、推广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