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1月22日

山西发现两处北齐石窟


  本报记者 王丽娟
  
  11月2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山西武乡石窑会石窟、磨里石窟的调查资料,两处石窟均无开窟造像的纪年题记,文献中也未见相关记载。通过与周边地区年代明确的石窟、摩崖造像及造像碑进行对比判断,两处石窟的开凿年代应为北齐时期。
  石窑会石窟位于武乡县分水岭乡石窑会村东南约400米处,东山脚下长约10米、高约7.5米的平整崖壁上。现存除1座洞窟及其上较大的1个摩崖龛外,石窟两侧还残留有7个摩崖龛。洞窟形制为三壁列坛,坛上雕凿造像。三壁主尊均为结跏趺坐佛,多见于北齐时期。主尊佛像披覆露胸通肩式袈裟,胁侍菩萨头戴宽头冠、披巾自肩部垂下内折后搭于同侧手肘外沿身体两侧下垂及地,腰系宽带,下着长裙,几无衣纹,具有典型的北齐菩萨服饰特点。
  磨里石窟位于武乡县故城镇磨里村东侧半山腰上,开凿在长约6.5米的平整崖壁上,现存1窟1龛。洞窟形制为穹窿顶,三壁开三龛,四壁前雕凿低坛基。从窟形来看,磨里石窟表现出较多北魏晚期至东魏的特点。三壁主尊均为结跏趺坐佛,主尊佛像肉髻低平,头大肩宽,身材健壮宽厚,披露胸通肩式袈裟,薄衣贴体,悬裳较短且水平展开,是典型的北齐造像样式。
  考古人员表示,根据石窟形制、造像题材、造像风格等方面分析,这两处石窟均具有典型的北齐风格,开凿年代均为北齐。虽然为同一时期开凿,但石窑会石窟和磨里石窟的选址、洞窟形制、造像风格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为进一步研究北朝晚期佛教造像在民间的传播提供了参考,也为构建这一地区石窟演变序列补充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