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
一边是“有活没人干”,另一边是“有人没活干”,这两种同时并存的现象就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的直观体现,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近年来,我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先后出台稳就业保就业25条、促就业惠民生18条等重大政策,为就业总体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凸显,“就业难”和“招工难”依然并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分劳动者技能跟不上新技术的加速演进,不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不少行业和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尤其缺少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就业矛盾既是长期性难题,又是深层次症结,只有解决好这一矛盾,理顺就业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破解就业招工“两头难”,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是根本之策。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供给侧,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只有及时调整教育供给,通过教育和培训,才能培养出大批与产业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就业市场需求相契合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需要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久前,中央层面首次出台促就业“二十四条”重磅意见,意见明确要求,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同时,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升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水平。
破解就业招工“两头难”,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是重中之重。千工易寻,一技难求。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相比,高技能人才在数量上和结构上均存在不足。有数据显示,到2025年,仅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的劳动力缺口就达到450万人。要瞄准科技前沿和我省重点产业、行业、领域,全力培育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提高薪酬待遇,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新时代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提高就业匹配程度,求职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至关重要。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有数据显示,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47.7%希望进入国企工作,其次是国家机关,占比14.7%,找工作“求稳”心态持续加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基层就业,同样出彩”,全社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包容的社会环境,引导青年人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就业乃民生之本,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劳动者能力素质、优化就业环境、改变思想观念,定会逐步实现广大劳动者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更好提振劳动者就业信心。 据《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