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科普初心 绽放人生光彩
本报记者 陈彤
在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扎根基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科学知识;他们投身科研,以实际行动诠释科学精神;他们创新传播方式,让科普插上“翅膀”惠及更多人……陈婷就是其中一员,她于201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于2019年考入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从事科学传播工作。
今年是陈婷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从初出茅庐对科普工作懵懵懂懂,到对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入钻研,再到如今对科普工作的热爱和坚持,她的经历生动展现了一名青年科普工作者奋斗不止的心路历程。
默默努力 扎实奋进
刚开始接触不熟悉的工作,陈婷很苦恼,因为自己是文科专业,对科普工作并没有进行系统地学习与了解。
尤其在见习期间,面对科技馆展厅的各种科学知识和一些难以理解的科学原理,陈婷在讲解时会特别紧张。因为科技课内容的独特性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成熟的教案或者大纲可以套用,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实践。她曾一度怀疑自己不适合这项工作。
经历过焦虑迷茫之后,陈婷决定迎难而上,在一次次练习中不断锻炼讲话能力,深入理解每种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讲解、给同事讲解,持续完善讲解词,使语言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不断学习 提升自我
为了提升科普语言表达能力,陈婷在空闲时间积极参加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除了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员工培训,她还积极参加中西部基层科普人员培训班,全面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陈婷积极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并查阅了大量科普论文,撰写了学术论文,其中,《科技馆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在《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发表,被期刊专家委员会评审为优秀论文一等奖。2022年,在国家级优秀期刊 《电脑爱好者——文理论坛》发表《科技馆科普教育与青少年家庭教育相融合的路径研究》。
工作中,陈婷是踏实肯干的青年,实际生活中,她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她主动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守护居民健康。同年9月,她参与了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深圳市平安公益基金会主办的 “一起学习,希望同行”希望工程云助学活动,与团队一起完成了20节支教课程,进一步培养了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开拓进取 助力科普
青少年科普工作主要围绕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赋予的重要职责,在青少年中开展多种多样,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探索热情和想象力的重要一环。
专业从事青少年科普工作后,陈婷积极投身到科普活动中,参加2023-2024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西营)活动;带队去北京参加第38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总决赛,我省19名选手获得9个奖项。
利用春节假期,陈婷找小演员模拟现场过马路,拍摄了科普短视频《交通红绿灯》,经过一次次剪辑,使得视频达到最好效果,为小朋友科普交通安全知识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科技就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发的科普课程提高了青少年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了良好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作为业务骨干,陈婷全程参与第23届山西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山西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参与2024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第37届山西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等青少年科普工作。通过组织、参与这些集知识积累、技能培养、探究性学习为一体的普及性科普活动,她的业务水平显著提高。
前进要奋力,干事要努力。陈婷表示,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接下来,她将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