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普两不误 垃圾分类玩出新花样
本报记者 郭丽菲 文/图
“打地鼠”、飞行棋、大转盘、“四平八稳”……11月30日,太原市迎泽公园内,9种垃圾分类趣味游戏吸引众多市民,尤其是孩子们的参与。
当天上午,由共青团山西省委发起,众多单位和社会机构参与的 “打造优美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拉开帷幕,近200名环保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单、赠送环保科普小礼品、集章打卡、互动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向过往市民、游客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花式”科普趣味横生
垃圾分类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量日益增加,垃圾处理成为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团省委日前发出倡议,倡议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努力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宣传者、引领者。
团省委发出倡议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团太原市委、中铁三局团委、迎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迎泽区迎泽街道青年路一社区等单位积极参与,在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市公园服务中心(迎泽公园)、山西青少年环保联盟、山西省蓝天救援队等单位的配合下,以公共机构志愿者为主体的11个团队近200名志愿者投入到此次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中。
活动当天,在志愿者的组织引导下,有趣的垃圾分类科普小游戏让现场成为欢乐的海洋。
“香蕉皮属于什么垃圾?”“厨余垃圾!”飞行棋游戏中,孩子们抛着大大的气垫骰子,劲头十足,认真回答棋盘上的问题,时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现场气氛欢快活跃。
“加油,加油——”“稳住,稳住——”“四平八稳”小游戏大多是亲子组队参与,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小心翼翼地将乒乓球运送到相应的垃圾分类箱里。在志愿者的鼓励中,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垃圾就像小地鼠,谁来统统钻进洞,美化环境你我他,垃圾分类靠大家。”“打地鼠”游戏最受孩子们的欢迎。一些孩子躲在大大的彩绸下,扮演着不同的 “垃圾”,从彩绸的洞口钻出;另外一些孩子用充气“榔头”将每轮与垃圾桶不相符的“垃圾”打下去。孩子们快速躲闪,乐此不疲。
在终极大比拼——魔方比赛中,50余名选手快速翻转着印有“垃圾分类环保新概念”字样及垃圾分类图标的魔方,在激烈的竞赛中将垃圾分类环保新概念植入心中。通关打卡后,亲子家庭领取了印有环保图文的帆布袋、融入垃圾分类元素的各类非遗手工材料包等奖品。
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新时尚,家家户户都在忙,蓝绿红黑分得清,真灵光!厨余垃圾何处去?绿色桶里找归宿,果皮菜叶变肥料,真环保!塑料瓶子别乱扔,蓝色桶里显神通,回收再造新物品,真有用!”活动中,志愿者精心编写的“三句半”赢得了市民的掌声。
“每一项游戏都很有趣,我带孩子来了个大通关,孩子很开心,在游戏中就学会了丰富的垃圾分类知识。我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落到实处。”一名带着孩子参加完游戏的妈妈说。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还通过发放垃圾分类文创奖品,让参与者在生活中引领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
记者还注意到,整场活动从设计、内容、材料、道具、奖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简约、科普、趣味等理念。各类文创奖品没有使用原有的纸盒包装,取而代之的是普通的环保塑料袋。
营造垃圾分类氛围,引领绿色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据介绍,在接下来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将持续深入太原市的社区、学校开展科普宣传,指导市民对生活垃圾规范分类、正确投放,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积极参与源头减量文明劝导,引导市民增强源头减量意识,响应“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光盘行动”“限塑”等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同时,引导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升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度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