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调解尖兵”14年化解千余起纠纷
本报记者 钟如杰
在临汾市安泽县府城社区,有一位备受尊敬的金牌调解员张海明。从事调解工作14年来,他用耐心、智慧和对社区居民的深厚情感,化解了无数起纠纷矛盾,赢得了居民们的信任。张海明常说:“调解工作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修复关系,让社区充满温情与和睦。”
坚守初心 扎根基层沃土
时间回溯到2008年12月,彼时的张海明初涉府城村村委会调解员岗位。当时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与观念急剧碰撞的转型期,邻里间常因宅基地划分、农田灌溉用水、家长里短琐事引发矛盾。面对复杂琐碎的纠纷场景,张海明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凭借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一头扎进调解工作当中。
经过最初6年的一线历练,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凭借出色的表现,2014年,张海明升任府城村村委会调解委员会主任。这段时期,张海明白天奔波于村民家中、街头巷尾,夜里挑灯钻研调解技巧、法律法规,不断充实自己。
2022年8月起,张海明挑起了府城社区居民委员会调解委员会主任专职调解员的重担。尽管面临的工作更加复杂,但张海明并未退缩,坚守为民解忧的心从未改变,持续在新阵地上发光发热。
化解千起纠纷 成功率百分之百
14年寒来暑往、奔波辛苦,张海明的调解成绩单堪称亮眼——成功调解1000多起纠纷,成功率达到令人惊叹的100%。这一个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次苦口婆心的劝说,更是对调解事业的执着坚守。
在日常调解工作里,张海明秉持“法理情”融合的理念。遇上邻里争地这类纠纷,他先精准援引土地法规条文,明晰双方权利义务,让当事人清楚法律底线;再回溯村庄往昔土地分配惯例、邻里互助传统,唤醒情感共鸣;最后设身处地,帮双方算经济账、亲情账,寻找利益平衡点。靠着这套方法,即使面对复杂纠纷,张海明也能迎刃而解。
不仅如此,张海明深知预防胜于治疗。为减少矛盾滋生,他常态化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经年累月,法律知识如春雨般浸润居民心田,大家遇事讲法、解法,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
14载“零恶化”守护辖区安宁
这14年里,矛盾不在少数,是张海明和他的团队一次次将危机化解于无形。曾经,村里两户居民因玉米晾晒起了争执,一度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张海明得知后,多次深入两户居民家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事态升级。
2022年10月,府城社区下辖的一小区突发激烈矛盾。起因是小区筹备接入市政大暖,主管道铺设规划需经过郭某家院前空地。这本是好事,却因前期沟通不畅,引发轩然大波。张海明与调委会成员及时赶到。张海明先安抚好业主情绪,之后又转身轻声劝解郭某。他详细讲解施工方案,向郭某承诺会采取周全防护措施。其间,谈判数度陷入僵局,但他终以真诚态度打破坚冰。历经5个多小时的艰苦斡旋,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施工队随即进场,大暖如期接入小区。
谈及未来,张海明话语铿锵:“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在调解一线。”他计划进一步拓展调解网络,联合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打造矛盾纠纷 “前哨站”,实现纠纷早发现、早介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设线上调解直播间、普法微课堂,让调解服务触手可及;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联动,构建多元化解纷体系,提升调解权威性与执行力。
在府城这片土地上,张海明宛如一颗“定盘星”。他总能凭借专业、热忱与智慧拨云见日;又似一座灯塔,照亮社区和谐之路,让邻里温情、居民安心在岁月里绵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