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2月06日
第二届山西省少年儿童“守护绿水青山 争做时代新人”情景剧大赛收官

我省青少年争做节水护水先行者


  本报记者 田凤凤
  
  师生同台演绎“水故事”、凝聚智慧自创“水歌曲”、观点碰撞触发“水思考”……近日,第二届山西省少年儿童“守护绿水青山 争做时代新人”情景剧大赛决赛在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开赛。3个小时里,一场场生动活泼的表演展现出我省青少年积极传播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初心和使命,并以实际行动践行节水、爱水、惜水和护水的环保理念,同时号召全省青少年争做节约用水的先行者、文明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践行者。
  此次活动由共青团山西省委、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少工委共同主办,省节约用水办公室、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承办,青少年选手及领队教师等共计400余人参加活动。团省委副书记米小兵,省纪委监委驻省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二级调研员杨晓军,省委宣传部宣教处、全民国防教育处副处长赵东波,省生态环境厅副处长级监察专员席安娜,团省委机关纪委书记王海亮,省少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张锦荣,省节约用水办公室副主任范红宇,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敬超出席仪式并为获奖剧目颁奖。
  
  一次成功的探索
  
  本届大赛于今年9月正式拉开序幕,全省11个市70多个县区共计300多所学校报名参与。经过初选,共有39个节目脱颖而出进入复赛。11月初,大赛组委会在“山西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连续开展4期线上投票活动,累计阅读量和点击率超过30万人次。同一时期,组委会专门邀请9名专家评委进行线下评审,最终推选出14支参赛队伍进入总决赛。
  颁奖仪式上,米小兵强调,要发动全社会参与节水、动员全社会力量节约保护水资源、促进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对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本届大赛的举办,在我省少年儿童中营造出良好的节水护水惜水氛围,增强了少年儿童的生态文明素养,引领我省广大少年儿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他号召全省青少年马上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珍惜爱护水资源,时时处处节约用水,在全社会努力形成良好的节水风尚,守护绿水青山,争做时代新人。
  山西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副教授时畅代表评审组对大赛进行了整体点评,她表示,进入决赛的14部作品各有特色,有的通过歌舞填充舞台效果;有的根据理念主题插入朗诵,直抒胸臆;有的文本细节和数据满满,在故事化和信息量上,做到二者兼而有之;有的情感真挚,状态饱满,舞台上体现出极大的感染力和震撼感……这场大赛让大家看到了环保理念的传播、环保知识的普及和环保意识的深化,扎实推进了环保践行日常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大赛的组织开展,是对节水护水教育的一次成功探索”。
  
  润物无声的教育
  
  本届大赛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节水护水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吕梁市是本届大赛中报名数量最多的一个市,团吕梁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收到大赛通知后,广泛动员全市13个县(市、区)的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初期报回参赛视频10余个,经选拔后推荐7个优秀作品参赛。虽然最终只有1个作品进入决赛,“但通过广泛参与,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绿色种子’、厚植了绿色理念”。
  运城市垣曲县城南小学的《植此青绿》获得大赛一等奖,辅导教师贺嘉欣介绍,该作品以国家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为背景,讲述了第一代护林人用生命筑起抵御风沙的绿色长城故事。通过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身体力行,让时代与传承具象化在舞台上。作品结尾更是通过少年们与航天员的天地对话,让时代更迭和精神传承瞬间升华。
  太原市迎泽区青年路小学学生任玥颖的妈妈也专程来到现场观赛,她告诉记者,很多参赛项目在注重演出效果的同时,依然牢记教育的本质,在剧情中巧妙融入了节水知识和环保理念,让孩子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水知识。“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远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据悉,大赛最终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7个,以及最佳编创奖2名、最佳场景奖2名、最佳音效奖2名、最佳化妆造型奖2名、最佳道具奖2名、最佳服装奖2名、最佳表演奖14名、最佳辅导奖78名、最佳组织奖66名。
  据介绍,7年以来,山西共青团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完善机制,推动节水护水活动持久深入开展。项目累计开展大型宣教活动40余场,开展节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133次,进校园宣讲节水公益课程3517课时,直接覆盖并影响18万省内青少年。截至今年,该项目服务人数超2000万人次,并斩获全国及省内多个奖项,在节水宣教领域已成为佼佼者,向全社会展示了青少年生态环保类宣传教育的“山西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