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2月27日

打造“四张名片”赋能交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贺建锋 通讯员 温志新
  
  12月25日,在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城县专场上,交城县县长刘大鹏全面介绍了该县坚定不移实施“四创”战略、打造“四张”名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实施“产业创优”战略,打造“转型蹚路先行区”。紧紧围绕 “一区、一镇、一链”,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区”,就是“软硬”兼修,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一镇”,就是“量质”齐升,创建省级硝基复合肥专业镇。“一链”,就是“上下”一体,以“煤—焦—化”产业链为主链,延伸发展多条高附加值关联产业链。
  实施“环境创建”战略,打造“绿色发展品牌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让天空更蓝。坚持“源头治”“靶向治”“系统治”,高效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省排名由2022年的后10位上升到今年的后24位。二是让河流更清。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4个乡镇实现污水集中处理,黄河中游汾河水系磁窑河交城段水质提升一期工程稳定运行,二期水污染治理及经济开发区 (省级)中水回用工程开工建设,3个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三是让青山更绿。实施省级绿化工程5.18万亩、国土绿化22.16万亩、城乡绿化5352亩、通道绿化75公里,打造村庄公共绿地5个,全县森林覆盖率51.4%,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四是让农村更净。完成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整治行动,平川乡镇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实施“管理创新”战略,打造“省城城市后花园”。精心扮靓“这座千年古城”,协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完成14条城市道路新改建工程和4条县乡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西、城南、城北三大集中供热工程全部完工,城区供热面积达到784万平方米。利用公共区域规划建设停车位380个,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实施东环路绿化提升、白漳河北岸绿地改造等项目,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二是进一步补齐农村短板,25个村(社区)实现集中供热,实施166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造农村卫生厕所864座,滚动推进39.7公里 “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城乡发展更加均衡。三是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天宁镇等8个单位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东坡底乡 “丧事简办三步走文明乡风树新篇”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实施“民生创享”战略,打造“幸福吕梁向往地”。始终坚持“民生为大”,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用心提升群众收入。社保、就业等40项高频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建立122个就业社保服务点,年内举办15次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139个,群众找工作、办社保更加方便,收入稳定提升。二是用情优化公共服务。建成投用3所学校,新增学位4800个,助力“学有所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交城分院顺利搬迁入住,配套建设肿瘤楼、康复楼等项目,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医联体项目投入使用,确保“医有所靠”。卦山公园、磁窑河公园建成开放,新建卦山景区健身步道15公里、城区微景观35处,推动“乐有所往”。云梦园殡仪馆正式投用,实施4个乡级公墓、16个村级公墓建设,实现“逝有所安”。三是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着眼群众身边的 “小切口”,每年八成以上可用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三年来投资4.57亿元实施了457个巩固衔接项目,落地9个养老服务机构,建成3个综合便民市场,基本完成了22个老旧小区改造,新改建41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公办托育机构具备运营条件,实现全民免费乘坐公交,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
  发布会上,交城县的各位领导分别就交城县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过程中,如何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建设全省一流的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在科技创新、硝基复合肥产业方面的优势特点,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具体举措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