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县多措并举助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贺建锋
12月27日,在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阳县专场上,中阳县县长孙燕飞从五方面全面介绍了中阳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实施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激活“产业引擎”
中阳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孙燕飞表示,中阳打造煤炭产业新优势,大力实施煤炭绿色智能开采,全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5%;推动钢铁产业新突破,充分发挥中钢公司省级特钢产业链“链主”优势,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实现新兴产业新发展,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加快中阳通用机场建设,探索空中婚礼、空中护林巡查、航空医疗救护等低空应用场景;大力支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发展,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40.3万千瓦;谋划布局储能电站、氢能储运等项目,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学习“千万工程”
中阳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巩固衔接有力有效,“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实行“网格管理+动态排查”,及时发现消除各类隐患,去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5448元。结合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开发公益性岗位,有力带动了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
特优农业增产增效,黑木耳产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木耳自然灾害险和价格险实现全覆盖,提升耳农抗风险能力,推动“小木耳”做成“大产业”,特别是近期中阳县黑木耳菌种搭载我国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返回,标志着黑木耳航天育种项目迈出关键一步。美丽乡村达标达效,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打造了阳坡塔、神圪垯等6个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诗意中国·乡约吕梁”朗诵音乐会在弓阳新村举办,30多位国家级艺术家齐聚中阳,全方面讲述吕梁故事、弘扬吕梁精神。
加快“城市更新”
孙燕飞介绍,中阳县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安全韧性全面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精心打造宜居县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补齐短板,谋划实施总投资近20亿元的市政工程,包括宋家沟片区综合改造、城市管网更新、雨污分流(二期)、南川河综合整治等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城市品质将大幅提升。完善城乡交通体系。提档升级县乡公路,54个建制村全部达到三级路标准,21个建制村和135个自然村硬化路全覆盖,中阳县“四好”农村路“建养管”经验入选交通部典型案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坚持“三分建、七分管”,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实现垃圾收转运不落地。充分发挥“智慧城管”平台作用,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美好的高质量生活空间。
护佑“绿水青山”
中阳县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蓝天常驻。
落实“双碳”战略,3户大型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近三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超过81%;综合污染指数从4.61下降到4.04,全省排名从102名前进到67名;让碧水常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污水处理厂一期提质增效,二期加快建设,持续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近年来,全县国考南川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2023年平均达到Ⅱ类。让净土常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44%,位居全省第四,是首个经济林和生态林双覆盖县。持续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防护林和核桃林提质改造,生态建设实现增绿、增彩、增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办好“民生实事”
孙燕飞表示,中阳县始终把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每年财政支出的八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扩建庞家会幼儿园、城南幼儿园、钢源等一批学校;严格落实各项教育政策,投入1700余万元,全面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投入685万元,实现城区小学“放心午餐”全覆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高考教学成绩始终保持全市第一方阵;用心守护群众健康。新建人民医院特邀19个团队67名省级外聘专家坐诊,26项技术项目实现新突破;今年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累计受益13万人,门诊量和住院量同比增长44.3%;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城乡公交乘坐、有线电视收看全部实现免费;“千万养怡助老”项目覆盖全县88个村(社区)和36个自然村,为4946名老年和鳏寡孤残特殊人群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多元化服务,国家及省、市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近期作为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五个部委公布推广。
会上,中阳县政府相关领导还分别就中阳县在创新实施“千万养怡助老”项目、如何利用自身资源禀赋擦亮“木耳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在煤矿智能化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