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交警2024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通讯员 建军
2024年,忻州各级公安交管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伟大事业中。他们不仅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更在这一年中完成了许多令人瞩目的重大任务。
1月2日,忻州公安交警盘点出炉的2024年十件大事,不仅彰显了公安交警的辛勤付出,更体现了他们对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深切关怀。
“警校家”模式护航“安全上学路”
事故预防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死亡人数较上年同期减少29人、下降7.49%,忻府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上年减少11人、下降18.97%,近三年呈持续下降趋势。全市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较上年减少2起,降低66.7%,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达100%,预防事故“减量控大”工作成效显著。
隐患治理成绩突出。2024年全市共完成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100处,其中部省级督办点段68处、市级督办5处、县级督办15处,动态新增9处。邀请公安部、交通部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专家夏方庆教授实地指导道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举办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提升培训会,累计投入治理资金2462万余元,较2023年的118处部省级督办点段,治理资金增加1800万元,连续三年提前完成治理任务,受到部省级通报表扬。
交通安保万无一失。2024年,忻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圆满完成各类道路交通安保任务260余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褒奖。
在校园安全方面,忻州各地交警牢固树立“学生安全无小事”的理念,深入中小学校园周边路段实地踏查、现场办公,实施“一校一策”“因校制宜”,全面落实“校门口道路人车分离”要求,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综合治理,推行“警校家”护学模式,形成“交警牵头、学校配合、家长参与”合作共治护学模式,护航“安全上学路”。
夯实基层根基打造一流队伍
古城大队整体搬迁。随着忻州古城知名度越来越高,交通安保任务日益繁重,经过多方协调努力,在古城中心位置建成古城大队警务室,并于2024年11月底实现整体搬迁,彻底改变了古城大队办公区在城北、管辖区在城南,往返奔波、费时不便的局面。
队史馆正式建成。历经一年的筹备、讨论、设计、建设、收集资料、整理文稿等一系列工作,忻州交警队史馆全面建设完成,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分为历史沿革、警队荣誉、大事记、队伍建设和领导关怀五大板块,全面梳理、记录了忻州交警建队以来的历史轨迹、转折、变革、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豆罗中队打造一流。全面打造豆罗中队枫桥式一流中队,完善标准化配置的办公区、办案区、生活区、洗浴区,成立综合指挥室、群众来访接待监督室、党员活动室、警用器材装备室、体能训练室,成为支队党委 “强基础、补短板、争一流”、夯实基层基础根基推进中队办公场所建设的成功典范。
提升民辅警素质倾心服务百姓
电动自行车管理取得突破。修订后的 《忻州市电动车管理条例》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忻州交警在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中着力探索、持续发力,取得全面突破,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率降低近30%,城区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达80%以上,电动自行车挂牌率超过95%。
便民服务成绩显著。流动车管所、网上车管所、百姓身边车管所业务全面推开,“三个车管所”深入人心。开展“黄牛”“黑中介”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业务窗口风气焕然一新。全市轻微交通事故“远程视频快处”率达60%以上,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社会救助基金452笔共1300余万元,帮助了因交通事故陷入临时困境的200余户家庭。
队伍管理成绩斐然。通过举办民辅警素质提升封闭培训班,举行队列手势会操比武,经过严格的考试、审核、培训,招录50名辅警充实一线执勤岗位。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集体观影、趣味游戏、青年联谊等形式多样的警营文化活动,释放了民辅警的工作压力,落实健康体检、生日祝福、生病慰问、节前慰问等暖警爱警措施,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