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复兴力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强国复兴的征程上,要始终坚持“第二个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俊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出版,可谓是恰逢其时,为全社会推进“两个结合”的研究助力,提供了选材精炼、诠释准确的重要参考。作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战略室主任,中国哲学、伦理学、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他多年来一直在思考,有哪些中华优秀的经典文献是必须要提供给从事专业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学习阅读的。经过30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他发现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就需要让学生熟悉最基本的经典。由此,他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选编讲解,精心编写此书,并对每一名篇都进行了相应评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及初学者认识和体悟经典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从先秦到近代,从不太为人熟知的珍贵出土文献到历代传诵不衰的传世名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包罗万象,但并不庞杂。这本书的写作参考了古今众多的相关选本资料,注重突出哲学智慧,同时兼顾文史各方面,语言朴实易懂却内涵深刻,可作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速成教材使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对推进文化建设、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承和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大概的把握,更能够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首先,在个人层面,我们不仅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以增加个人的文化修养,更可以从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汲取生活的精神力量,甚至找到生命的归处。这本书不仅是一扇窥视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窗口,更是一部指导我们在世俗生活中交往做事的宝典。书中收录的《周易》的大象传和序卦,讲明了为人处世的根本道理;在《孙子》的评解中,补充了诸葛亮了解人性的七条办法;在《孟子》中,强调了环境对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在《大学》中,明确了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步骤等。通过学习和领悟其中的智慧和精髓,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交往做事的能力,使自己在社会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书中还收录了 《中庸》《黄帝内经》,细细阅读相关的古文并且精心思考任老师写的评解,你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心性和身体,更加明确自己要如何开展工作和生活。
其次,在社会层面,广泛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能够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引导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书中收录了儒墨道法四家的名篇,这些都是源自中华的思想,有强烈的民族气质,深入学习和品读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自身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这些思想有着丰富的伦理价值,都试图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如墨家提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每个人都可以做慈善,都可以在慈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弘扬这样的精神可以引导社会形成友善互助的氛围。
最后,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学习,能够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聚焦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为个人、社会和国家提供了深刻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