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精英”快速挽损成典型
本报记者 陈彤
紧盯闪烁的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几个小时,目光如炬,太原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三级警长张纬平要求自己“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的数据波动”。在虚拟的“数字海洋”中,他动真格、硬碰硬。
作为一名90后民警,从警9年来,他深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参与侦破案件千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700余人,为群众追赃挽损近亿元,取得了赫赫战绩。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并入围2024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荣获2024山西公安“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园林工匠“跨界”反诈
11年前,张纬平还是一名园林专业毕业的职场 “小白”。那时,他在内心经常问自己,“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生在雁门关下的忻州代县,听着杨家将忠勇故事成长起来的他,从小就梦想当警察。2013年,从师范院校园林专业毕业后,他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专业学习。两年的校园时光匆匆而过,他如愿穿上了藏蓝警服,投身于打击电诈犯罪工作。
“想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这是张纬平上岗后对自己的期许。
计算机技能、网络安全知识、电诈作案设备……张纬平一边工作一边摸清这些门道。在他看来,在反诈岗位上,“如果战斗力不够或战术不佳,连敌人的影子也见不着”。
2016年至2020年,张纬平驻扎在广东、福建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前沿阵地,扎实做好研判分析、抓捕讯问、案件串并等工作。就这样,在实战的淬炼中,他逐渐成长起来。2020年10月,他被调入太原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工作。
张纬平和战友经常“头脑风暴”,一起讨论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防策略及当下形势,分析其可能发展的方向。面对虚拟货币领域的犯罪,他和战友通宵达旦忙碌,找案例、研究分析、揭榜挑战、探讨固定证据的可能性。
他如同“打了鸡血”,熬成了“熊猫眼”,和战友每天琢磨着如何创新工作法。
追赃挽损近亿元
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公安队伍就是这样一个极具职业魅力和精神感召力的群体。张纬平发现,自己10多年前的疑问有了答案。
来自领导的支持、认可和战友的帮助,让张纬平更加有了与犯罪嫌疑人过招的信心。“虚拟币绝不只用于洗钱,还涉及网络黑灰产。”他深有感触地说,虚拟币已成为电诈、赌博等案件涉案资金最重要的转移持有方式,同时也是当前研判打击的盲区。“正因为如此,必须盯住这条赛道”!
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张纬平决定开辟虚拟币侦查的新赛道,并在实战中总结出一系列“独门绝活”。他善于结合资金流、信息流展开多方位研判,实现了对境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快速发现、快速抓捕、快速挽损。由他主侦的某物流平台资金被盗案,以复杂的数据计算诠释了打击新型犯罪的新质公安战斗力,成为全国数据侦查的经典案例。
2023年,张纬平担任太原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对策研究大队负责人。截至目前,他牵头破获数十起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研判案件千余起,成功“画像”并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700余人,为群众追赃挽损近亿元。
挺膺担当勇毅前行
一串数字、一个字节,在张纬平眼里,都可能成为关键线索和解开谜题的密码。
他坦言,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和成长,全都得益于组织的培养,“战友和团队时时给我前行的力量”。
因为,独具虎胆、出生入死的缉毒民警让他泪目;扎根山区、几十年如一日奉献的派出所民警让他动容;精益求精、满头白发仍奋战一线的侦查老骨干令他钦佩……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感人的事迹,成为激励他前行的动力。
每一次获得表彰、奖励后,张纬平都会有意识地让自己“静一静”。他说:“此前,只知道公安工作‘重’、责任大,现在由‘知重’到‘负重’,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
近年来,张纬平多次受邀到公安部和各省市交流授课。此外,他和战友探索执法新路径,为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贡献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