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道防线”危险路变平安路
本报记者 陈彤
降压事故有妙招,打击犯罪出硬招,队伍管理有高招。从警20年,山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一支队六大队教导员贾庆峰兢兢业业,认真履职,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让被公安部列为“中国十大危险路段”的青银高速薛公岭段交通事故持续下降,创造了连续两年“零死亡”纪录。20年来,他处置道路交通事故3000余起,涉及刑事案件40余起,因侦破逃逸事故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被省公安厅交管局授予“追逃能手”荣誉称号,并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还被评为了2024山西公安“最美基层民警”。
危险路段变成畅通平安路
在青银高速薛公岭段,30公里的道路落差高达750米,2018年被公安部公布为“全国十大长下坡危险路段”之一。
担任教导员之前,贾庆峰从事了多年事故处理工作。一次次目睹交通事故的他,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降压事故,让薛公岭路段的“平安”属性回归。
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循,他就带领民警长期奔走在一线,摸排基础数据,排查风险隐患,查找事故规律,逐步探索出“六位一体”管控新模式,即摸底到位、管控到位、宣传到位、科技到位、清患到位、联动到位。针对每一个隐患点,他带领民警认真查找存在的原因,研判解决的办法,进而形成隐患点档案,长期跟踪监管。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排整理,贾庆峰和同事绘制了《青银高速吕梁段平安示范路创建工作规划图》,图中详细标明了事故隐患路段、隐患成因及需要注意的情况、路面基础设施、需要整改的要素等。挂图作战,一图展示,切实做到心中有路、心在路上。
“六位一体”管控新模式的良好运行,对薛公岭路段的事故预防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他却提出了“努力实现薛公岭段交通事故零死亡”的工作目标。
这个目标,让涉路单位包括高速交警,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贾庆峰心里有底,“多年的交通事故处理经验告诉我,只要精准找到痛点,一定可以化解难点”。
向科技要警力。为解决看得见的问题,他多次登门,推动相关部门在薛公岭路段陆续建设了卡口监控设备30余处;为提升告知司机的能力,推动相关部门建设电子显示屏12处、语音播报系统12处;为解决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司机安全驾驶的问题,在薛公岭下坡路段建设雾区防撞引导设备14公里……
为提升精准打击能力,贾庆峰全程跟进,完成了“三道防线”建设工作,实现从定点筛查向精准打击转变,单一查缉向靶向查控转变,人力阵地向感知防控转移,事故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型,让薛公岭路段实现了“网上+网下”“传统+科技”的多维立体管理模式,形成了管理互补的长效机制。
如今,青银高速薛公岭路段已由原来的危险路段变成畅通平安文明示范路。
抽丝剥茧破解案件真相
贾庆峰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价值追求和工作目标,把司乘人员的安全感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
2012年10月,青银高速薛公岭路段频繁发生假警察敲诈驾驶员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强烈,严重影响了山西高速交警形象。贾庆峰主动请缨,展开了严密细致的排查。
经过三天三夜的摸排,基本梳理清楚了该犯罪团伙作案的时间规律、路线轨迹。根据已掌握的线索,大队安排专人在青银高速吴城隧道附近设置管控点。发现假警车驶入高速公路后,管控点民警立即封闭高速公路,迫使所有嫌犯弃车而逃。
其后,案件一度陷入僵局。贾庆峰针对假警车内遗留的物品,抽丝剥茧查找线索。“根据遗留在假警车里的眼镜盒、啤酒瓶等物品,我们精准锁定了几名山东籍嫌犯,并将其抓捕归案。”贾庆峰说。
逃逸事故历来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多年来,经他处理的逃逸事故30余起,其中造成人员死亡的逃逸事故占到80%以上。
“追逃的压力不管有多大,我们都不能退缩,否则受害人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谁来承担。”在警力短缺的情况下,贾庆峰抱着“不放弃”的心态,认真对待每起案件,奔走在追逃路上,最终案件全部得到解决。
从警20年,身为党员的贾庆峰深知,作为一名一线执法者、基层公安交警队伍的带头人,要主动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学深悟透,从而凝聚全体党员民警成为坚强的堡垒,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