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清徐彩门楼亮相中国非遗馆
本报记者 陈彤
1月15日,记者从太原市清徐县了解到,随着“春节”申遗成功,蛇年春节的非遗味更浓了。在中国非遗馆内,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让观众在传统文化中感受春节之美。其中,清徐彩门楼惊艳亮相,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清徐彩门楼是一门集民间古建筑技艺、民间美术、民间彩绘、民间手工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狮子龙灯跑旱船、彩楼当街撑面面”这句古老的谚语,生动地描绘了彩门楼在当地民众心中的重要地位。
自唐代起,清徐彩门楼经历了从简单的柏叶装饰到复杂精美的彩饰演变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彩门楼的设计与制作不断推陈出新,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元素。民间艺人对彩门楼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了大胆创新,加入了彩绘装饰和五彩灯光,使其在夜间也能熠熠生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彩门楼不仅采用了大量的新型建材和新式技法,还巧妙地运用了现代声、光、电技术,让其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清徐彩门楼从搭建位置和名称上可分为彩楼和门楼两种,建造风格与施工设计各具特色。而从其历史的传承发展来看,可分为柏叶门楼、柏叶彩门楼、扭彩彩门楼、彩绘彩门楼、喷绘彩门楼五代彩门楼。其中,第三代扭彩彩门楼尤具代表性,汇集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曾被清徐县作为“申遗”的代表作隆重推出。
据了解,清徐彩门楼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非遗馆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品味着春节的浓厚非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