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西政协提案工作报告中的“发展”与“民生”
本报记者 田凤凤
1月16日,在政协第十三届山西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副主席李正印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山西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三届山西省委员会二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
2024年全年提出提案1355件,经审查立案1131件,其中:委员提案860件,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政协各专门委员会集体提案271件。提案数量、立案数量同比两位数增长。各分口承办单位、129个承办部门主动扛起办理责任,深入开展办理协商,积极采纳提案建议,办理质效明显提升,办复率达100%,其中:意见建议得到落实和正在落实的992件,列入计划办理落实的112件,受政策和其他因素所限暂时难以落实、已作解释说明的27件。
省政协提案工作报告覆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
委员们十分关注提振有效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全生命周期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业态、激活文旅消费市场活力等,委员们提出了扩投资、抓项目、促消费的系列建议,助推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委员们围绕转型综改、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提出培育壮大智能产业、推动制造业振兴和专业镇建设、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推进“晋创谷”平台建设等建议,为开展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认定、实施数智强晋示范工程、建设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等工作提供参考。
民生方面,委员们围绕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提出完善政策支持确保就业稳定、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覆盖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建议。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委员们提出推动乡村医养康养结合、推进医疗信息互通共享、推动我省幼儿园和托育一体化发展等建议。
山西文化资源丰富,委员们十分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围绕文物活化利用,委员们提出加强陶寺遗址考古发掘、抢救保护寺观壁画、加强文物抗震保护等建议,助力相关部门制定印发《山西省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规划》《关于文物抗震保护工作三年行动方案》。
生态文明是委员们关注的又一重点。围绕“一泓清水入黄河”,委员们提出加强汾河流域水土保持稳定、提高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等建议。围绕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出加强“两山七河五湖”生态修复、建设智慧环保监管平台等建议。围绕完善环境治理,提出落实“双碳”战略发展绿色建筑、发展绿色金融等建议。这些建议在《关于深入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实施方案》《“一泓清水入黄河”入河排污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等文件中得到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