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1月17日

“晋祠·唐刻华严石经陈列馆”开馆


  本报记者 田璐
  
  1月16日,“晋祠·唐刻华严石经陈列馆”开馆。该馆不仅为太原市的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探索平台。
  此次活动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市晋祠博物馆承办。
  晋祠·唐刻华严石经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华严经石刻唯一完整、最早的80卷《大方广佛华严经》石刻版本,为唐代佛教文化遗珍,有着极高的历史、佛学、文物、艺术、书法价值。晋祠·唐刻华严石经陈列馆坐落于晋祠博物馆浮屠院内。这些石经上的文字,镌刻着唐代佛教文化的辉煌成就和盛世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是宗教经典的重要载体,更是研究唐代书法艺术、镌刻工艺、佛教传播及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说:“从石经学角度而言,晋祠·唐刻华严石经是探究古代石经镌刻工艺、传承脉络的关键样本。其镌刻风格独特、工艺精湛,为石经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在考古学领域,华严石经的出土与发现,为还原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活动等提供了重要线索。于文献学,它是一部鲜活的典籍,其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校正和完善古代佛教文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开馆仪式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党支部委员、国学经典教研室主任常佩雨题字“华严石经 国之瑰宝,传承文明 人文化成”,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武则天文化研究院院长赵桂溟题字“武周圣典 国之瑰宝”。
  晋祠·唐刻华严石经陈列馆的开馆,为晋祠博物馆增添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为太原市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悉,晋祠博物馆将继续加强“省校合作”“市校合作”,积极借力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加强历史文化、文物保护等研究工作,深入挖掘阐释晋阳文化、三晋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讲好太原故事、山西故事、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