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1月17日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探大河文明

平陆上演冬日浪漫 黄河湿地变“天鹅湖”


  本报记者 田璐
  
  近日,在运城市平陆县三湾黄河湿地公园内,一只黑天鹅妈妈“遛娃”的画面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目光。为了展现冬季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天鹅之恋 共赴运城冬日浪漫”天鹅观赏生态旅游活动已全面开启。当成群的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抵运城,在平陆大天鹅景区呈现出了“万顷河水碧、一池雪花白”的壮观景象。平陆县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积极打造“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大基地,串联沿线生态、农业、文化、乡村旅游等资源,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中国大天鹅之乡”平陆,欣赏“天鹅湖”美景,“趣”享全域游、山水游、康养游。
  
  “城景通”直达“天鹅湖”
  
  连日来,数千只来自西伯利亚的野生天鹅陆续飞抵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平陆县黄河湿地越冬。白天鹅在湿地中嬉戏,冬季的黄河湿地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湖”,为冬日的黄河流域运城段增添了悠然灵动。
  与此同时,得知“西伯利亚来客”到访平陆,许多游客自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一路直奔平陆县三湾黄河湿地公园,或是沿河欣赏天鹅灵动的 “舞姿”,或是拿着“长枪短炮”定格“白色精灵”优美的身段。此情此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平陆县三湾黄河湿地公园位于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地处三门峡黄河库区湿地内,与河南三门峡天鹅湖隔河相望,依托平陆黄河湿地而建。这里北靠中条山、南俯黄河,依山傍水、背风向阳,植被丰富,气候温和,是我国天鹅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帮助这些天鹅顺利越冬,平陆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准备了大量的白菜和玉米,作为它们的补充食物,并专门安排巡护员进行全天候巡护。
  如今,这里成了黄河自驾游、平陆周边游、运城休闲游的好出去。为方便游客参观游览,运城免费开放了冬观天鹅专线“城景通”,每周六开设平陆专线,途经盐湖景区、周仓文化园、平陆大天鹅景区等,游客可在运城高铁站、运城火车站等市区公交站点乘坐。
  
  深挖内涵打造文化园
  
  美丽的天鹅让人流连忘返,“彩虹公路”沿途的美景,不禁吸引人继续前行、享受旅行。
  据了解,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平陆段西与芮城段相连,东与夏县段相接,沿黄河伸展,北边黄土塬沟壑延绵,南侧黄河水宽阔奔涌,对当地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交旅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进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平陆县(茅津至复晟路)新建暨防汛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过程中,平陆段交通运输局对沿线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美化提升,重点对道路两侧、沿岸山体进行了景观绿化和生态修复,打造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沿黄生态景观,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平陆县(茅津至复晟路)新建暨防汛生态保护工程的建成,使沿线群众观景、休闲有了好去处,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
  这段时间,一些游客在欣赏完天鹅后,会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到平陆县部官镇西祁村,探秘 “平陆大裂缝”,寻访周仓文化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平陆大裂缝”实际是西祁村的自然景观“周仓沟”,一段呈倒八字形,绵延约10公里,最宽处达60米,最窄处仅6米,最深处达80米的裂谷。从高空俯瞰,它的笔直形态与四周广袤的田野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土高原画卷。
  北靠中条山,南邻黄河水。在文化园内,周仓殿、关公殿、刀楼、印楼等核心区域内的庙宇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部官镇政府充分利用花海桃都和周仓故里的独特文化资源,通过弘扬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深入挖掘周仓的“忠勇”内涵,致力于打造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殿堂。这不仅推动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实现了文旅与农旅的深度融合,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举办盛会激发消费活力
  
  平陆的历史名人众多。除了一生追随关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周仓,还有商朝武丁时期的大臣傅说。
  傅说,约生于公元前1350年,卒年不详。奴隶出身,很有学问和才干。担任宰相后,武丁命他朝夕陪伴,讨论国事,共同治理天下。在傅说59年的尽心辅佐下,武丁励精图治,国内秩序井然,政治经济、边防安全、文化教育繁荣发达,国力增强,使商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2024年9月,傅相祠广场竣工。近几年,世界各地的傅氏后裔筹集资金,在平陆县圣人涧镇圣人涧村的傅岩山上建起了傅相祠。据史料记载,在唐大历年间已建有傅相祠,当时当地人称之为“圣人庙”。据清康熙《平陆县志》记载,祠内有主殿、配殿、碑台、戏楼、砖塔等建筑,亭台楼阁、斗拱飞檐、傅岩屏影、涧水环绕,平陆古八景之一的“傅岩霁雪”就在这里。
  2024年以来,平陆县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不断激发消费活力,做旺周仓文化园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努力打造高品质商圈。同时,积极举办傅圣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激活市场,释放消费潜能。
  
  开发地窖院发展乡村旅游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开通,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在山西南部、黄河之滨的平陆县,有一种距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的黄土高原特有的居住形式——地窖院。
  地窖院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产物,是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由地窖院组成的村落,人在百米之外往往不易发现,只有临近院子边缘时,才能看清其真面貌。人称“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窑洞土中生,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绿树簇拥处,农家乐融融”。
  地窖院是典型的生土建筑,它是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民居形式。建造这种院子时,先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方形的平底大坑,然后在坑内的四壁凿挖窑洞。地窖院中的窑洞冬暖夏凉,夏季赤日炎炎,地面温度高而干燥,窑洞内却凉爽清心;严冬冰天雪地,窑洞里却温暖如春。
  据了解,平陆县立足地窖院民俗文化保护开发,遵循“保护先行、联合开发、打造品牌”的发展理念,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整修改造村民的废弃老宅,修建民宿庭院,重点打造乡村旅游业。
  为了让特色文化产业、文旅融合产业兴旺起来,平陆县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指引,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高标准提升周仓文化园、三湾大天鹅等景区景点建设,高质量开发“平陆大裂缝”、茅津渡、张店文旅康养资源,抓好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条山旅游公路等道路工程建设,打造中条山生态旅游和沿黄水系旅游两大长廊,构建全域游、山水游、康养游大格局,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