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省各市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本报记者 刘家进
在2月14日召开的2025年全省投资促进工作会上,我省各市投资促进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发展新篇章。
过去一年,我省各级政府狠抓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主动出击,“敲门”招商,精准对接,奔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全力营造重商兴商、亲商爱商、护商安商、利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加速推动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
“惠科新材料、晋科半导体相继投产,成为全市工业新的增长点;太原航空落地实现本土航空‘零’的突破,全年营收贡献超过10亿元;协调保障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项目相关配套,预计今年10月投入运营。太原市成立组建的政府投资基金汾水资本,围绕晋科半导体实现资本招商破冰,正在谋划组建产投和文旅投两大平台。”太原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涛介绍,通过研判招商形势,2025年太原市将深挖现代服务业、航天航空、文旅休闲度假等领域的比较优势,谋划重点项目。
大同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申海军表示,2025年,大同市将继续深化“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工作,重点关注京津冀地区企业转移动态,对有意向的企业及时跟进,发挥好“北京研发设计、大同中试制造”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同时深入挖掘和延伸大同市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新型智造、能源创新、现代医药、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链,持续深化与字节跳动、陕汽、宁德时代、山西双雁药业、大同轻飞等核心企业的对接交流,进一步优化招商策略,全面细致挖掘招商资源,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突出产业链招大引强,推动产业链式集群繁荣发展。
临汾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崔玲玲在发言中总结 “临汾经验”:临汾市立足“三大板块”产业布局,强化县区“一把手”招商责任,用好“中国投资热点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金字招牌,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招商对接活动,持续擦亮“热点临汾”城市品牌。崔玲玲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在“一把手”招商、“晋创谷”招商、产业链专业镇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产业生态招商、绿电园区招商等招商方式上求突破求创新;加大基金招商力度,谋划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低空经济基金、数智产业基金,助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探索 “反向飞地”“双向飞地”等飞地招商新模式,吸引相关企业和项目落地,进一步提升招商工作质效。
晋城市在招商过程中注重打好 “科技和人才牌”,晋城市投资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程莲介绍:“我们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成功推动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沁水分中心落户沁水开发区,促成中南大学与华月沁谷签订技术协议,为全市推进科研项目 “转化-孵化-产业化”起了好步,开了好头。”
此外,朔州市积极“走出去”强化宣传与对接,“请进来”深入洽谈与推进,聚焦低碳硅芯、新材料、装备制造、陶瓷、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精准招商活动。忻州市强化产业链招商,以省级重点产业链链核企业一道新能源科技公司年产14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为引领,通过以商招商,推动上下游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吕梁市聚焦“985”重点产业链谋划招引赛道和重点产业生态圈,绘制形成一张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上中下游招商图谱,梳理积累招商目标清单共350多家,重点招引项目106个。
晋中市围绕全市八大重点产业以及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等重点产业招商需求,紧盯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产业集聚和产业溢出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推介活动。阳泉市紧扣产业链与专业镇,精准施策,累计外出招商145次,拜访企业180家,接待客商295批次。长治市创新开展专业招商,利用红谷集群、深圳清控、广州基石等专业招商机构,靶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实施委托专业招商,积极邀请企业家来长治实地考察、投资兴业。运城市持续健全完善“运城邀您来”招商云平台,建成全省首家运行“招商四库项目管理系统”,运用“一平台四机制”统筹管理“四库”项目,从项目线索录入、对接洽谈、签约、开工、投产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