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明确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
本报记者 李茹霞
近日,晋城市正式发布《晋城市加强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旨在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该方案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实施,以十条有力举措,全方位护航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方案着重从多个关键领域发力。在丰富体育活动方面,要求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不少于30分钟阳光大课间,保证每天1小时大课间活动时间,并因地制宜开展简便体育游戏。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小学和初中确保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至5节,增加体能课与特色体育活动课,推进“走班选项教学”试点,且严禁挤占体育课。
在提升学生体育技能上,加大“一校一品”项目建设,发展足篮排“三大球”项目校,支持高中阶段学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市直高中、各县一中招收体育类特长生,助力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搭建涵盖学校、县(市、区)、市三级的赛事体系。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各县(市、区)每年举办不少于2项单项体育赛事和1次综合性运动会,晋城市教育局联合体育部门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各项体育赛事,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
针对师资队伍建设,编制不足的学校可通过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等多渠道补充师资,市县两级每年组织体育教师专业培训与基本功大赛,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在体育设施提升方面,各地各校将相关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利用校内空间建设“微操场”“微球场”,错时提高场地利用率。同时,建立健全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加大急救设施配置,普及应急救护培训,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
为确保方案有效实施,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学校建立多方共同管理推动的工作机制。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每学期至少组织责任督学到校督查1次,对落实不力的学校重点监测督导,并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监督。此外,通过宣传引导,转变学生观念,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凝聚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