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2月24日

300余名大学生为“首善平城”注入青春活力


  本报记者 吕汉富
  
  2月21日,记者了解到,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同市平城区紧密围绕“全方位聚力青春建功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响应团省委、团大同市委“青春兴晋”活动号召,聚焦山西籍在外青年及在晋学子,高质量开展“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首善平城”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
  
  强化组织引领 精准匹配实践岗位
  
  今年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平城区委指派专人负责统筹协调各项事务,确保活动的有序和高效推进。
  在活动筹备期间,平城区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宣传的方式,广泛动员,吸引了众多山西籍在外青年及在晋学子积极投身其中。同时,组织了岗前培训专题会议,确保每名参与者都能明确实践的目标、内容与意义,并根据其专业特长与实践需求,精准对接岗位,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介绍,此次活动,平城区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各街道村(社区)提供了超过400个覆盖服务、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实践岗位,吸引了300余名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弘扬志愿精神 彰显担当作为
  
  近年来,随着大同古城及云冈石窟、悬空寺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大量游客纷纷来大同过年,品美食赏美景。团平城区委超前谋划,积极筹划大学生春节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 “返家乡”大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踊跃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工作。
  春节期间,30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大同古城依托服务站点,为广大游客提供了道路指引、志愿讲解、短暂休憩、行李寄存等系列贴心服务。此外,特别组建了一支“外语志愿服务小分队”,由掌握英语、日语等多国语言的50余名外语专业学生组成,为外籍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带领游客深度体验古城的历史文化魅力。
  据统计,平城区大学生文旅志愿服务队在假期服务游客人数超过2000人次,为全区春节文化旅游市场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同时为塑造“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的城市形象贡献了青春力量。
  团平城区委还组织大学生开展了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内涵。大家积极开展防艾宣传活动,通过发放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组织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了解青少年心理状况,为后续服务提供依据;举办消防安全讲座,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深入学习春节民俗文化知识,通过写春联和互动体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志愿服务领域,还彰显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青春力量。
  
  搭建成长平台 促进能力提升
  
  大同市平城区在 “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岗位,还注重搭建多元化的成长平台,助力青年能力全面提升。通过定期组织交流分享会、技能培训等活动,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据介绍,共开展技能培训3场,覆盖人数达150人次,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平城区始终关注参与实践的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了解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部分大学生在住宿、交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平城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切实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同时,平城区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状态,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和关爱活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2场,服务100余人次,并开展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研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12510份。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为他们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确保“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落地,平城区建立了跟踪问效机制。对参与实践的大学生进行定期回访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活动方案,确保实践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推进。同时,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
  据悉,下一步,团平城区委将聚焦青年诉求,打磨活动细节、升级服务品质,吸引更多青年扎根平城,为“首善平城”注入源源不断活力,助力青年发展型城市拔节生长,共同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