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原创话剧何以“硬控”年轻人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原创话剧《海菜花开》将校外巡演首站设在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边,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从校园走向故事起源地,将海菜花带回了“有风的地方”。在这里,思政课的育人半径进一步扩展,“行走的思政课”感动上演。
原创话剧《海菜花开》2022年年初开始剧本策划,2023年9月正式首演,2024年10月再度公演,如今启动校外巡演,还入选了中国科协2024年度科学家故事舞台剧重点推介剧目。3年时间,源源不断的上海交大学生加入剧组,场场演出一票难求,高校原创话剧何以成为“硬控”年轻人的“育人密码”?
思想引领的魅力从台上延伸到聚光灯外
《海菜花开》由上海交大师生自编自导自演,讲述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老教授孔海南及其团队扎根西南20余载、矢志治理洱海,终于让“水质试金石”海菜花在洱海重新盛开的故事。
一部优质校园话剧的诞生,离不开多方的共同努力。思想引领的魅力从台上延伸到聚光灯外,功夫要做在平时。在编、排、演、观的过程中,高校师生也以自我教育的形式实现了“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海菜花开》编剧韦平介绍,为了还原最真实的情景和细节,剧组导演与交大师生一对一细细打磨剧本与演技,翻阅文字和影视资料30余部,多次与孔海南教授及其助手座谈。
以剧为媒,呈现触动心灵的大思政课
除了把“两山”理念和“大师”的科学家精神融入剧目的创排中,剧组还充分挖掘校史资源,将校徽、校园建筑融入舞台设计,让交大学子们在观看剧目的同时增加对校史的了解。“我们期望以这部话剧为媒介,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堂别开生面、触动心灵的大思政课。”《海菜花开》总导演王培谈及创作初衷时说。
对于像孔海南教授这样实际存在的人物,演员会通过撰写人物小传的方式,不断丰富对角色的理解。今年即将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并直博的黄迪彬作为剧组的核心成员,参与了 《海菜花开》的所有演出,他在写孔海南的人物小传时,“会下意识地去揣摩 ‘孔老师’,在说台词的时候,他的内心想法是怎样的”。在选择直博深造时,他心里总想着“作为交大人应该要为国家做点什么”。他说,这种想法源于自己与内心、与角色的反复对话,以及和对手戏演员的持续互动。
王培曾希望 “在观众心中种下海菜花的种子,净化心灵,获得激励”。两个小时的观演结束,海菜花的盛放凝结出了怎样的精神符号?这部剧的排演给出了一些答案。
“海菜花开”是戏的主线,也是真实发生的情节。海菜花出现在学校大食堂档口,新鲜美味,广受师生好评;海菜花在交大校园落地生根,“微型洱海”景观在南苏园得以展现,象征着跨越山海的沪滇情谊。
“从思源湖到洱海畔,《海菜花开》剧组‘回娘家’巡演,同学们亲眼看到了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台上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更有底气,更加铿锵!”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谢焕表示,像“海菜花开”这样的精神符号,让思政教育不再只是严肃的说教,而是化作一场场生动的舞台故事,让心灵在故事中被触动,让思想在艺术中被滋养。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