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护航智慧物流
本报记者 陈彤
在太钢物流部电务作业区实习时,李斌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努力学习现代化铁路物流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多次配合工作人员处理现场疑难问题。他积极了解微机联锁相关知识,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职期间,他主持并参与了物流部信息化升级改造、太钢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等多个项目。
主动请缨 解决难题
当得知物流部缺少信息化技术人员时,李斌主动请缨调至物流部技术科担任信息化技术员。为了能更好地胜任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他自主学习了计算机编程类技能,并到路车作业区、物流科室等处实习,只为全面了解物流运输组织过程。
2015年,作为核心技术骨干,李斌积极参与了铁路物流信息化系统功能再开发及应用项目。从项目的调研到项目每个环节的开发,他全程参与并指导业务人员熟悉新系统的操作,同时负责系统的维护工作,24小时处理系统异常,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李斌多次以主创人员或核心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物流部动态质量项目。2015年12月,他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参与了“计量委托和编组过程优化方案”项目,将原有的五厂录入计量委托和编组过程与物流系统相结合,简化操作流程的同时,提高了五厂到达车辆的入场效率。2016年,他参与了袁矿系统的开发工作,将袁矿物流运输作业纳入到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管理范畴之中,同时能跟踪袁矿车底的作业过程,为装卸量及自动装车系统提供数据,提高了装车效率。2017年,他在认真研究了行调作业计划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图形化拖拽式计划编制软件,在同行业内属于国内首创,行调在作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关注现场车辆的状态信息,计划编制效率提高了数倍至数十倍以上。2018年,他参与了“太钢铁路调度集中功能拓展与升级项目”“铁路货运站系统升级配套电子运单信息传递流程优化”项目,获得物流部动态激励项目特等奖。2019年,他独立完成了“物流系统报表开发及应用”,为物流运输业务开发报表20余个,减少了多个岗位的统计任务,并为物流运输组织提供了决策依据。
勇于担当 乐于奉献
2019年7月,公司“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启动,李斌借调至项目部,开始大物流系统的调研工作。从2019年7月至12月,他通过参与会议讨论、现场学习等方式积极交流学习与物流部业务相关的各个生产环节的作业情况,并结合物流部实际作业情况,提出了合理的系统解决方案。
2020年9月1日,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上线之初,问题不断,李斌曾连续一周没有回家,常常加班加点解决突发问题,确保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正常。
2021年,李斌积极配合太钢集团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一期)上线组织及前期项目测试工作。2021年,他获得发明专利《一种铁路机车摘(挂)车数出错的预警方法》。2022年,他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一种基于微机联锁和车地联控的企业铁路溜车报警系统》。同年,他主持开发的成果《冶金企业铁路计划纠错及溜逸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获得太钢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作为青年职工,李斌始终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工作中勇挑重担,主动为物流部分忧解难。9年里,他积极投身到物流信息化工作中,主持参与信息化改造项目10余项,并自主开发报表20多个,解决了多个生产运输环节的难题。
2015年,李斌获得了“公司生产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获物流部技术创新特等奖及太钢团委 “青年创新岗位能手”称号;2020年,获得公司团委“双良传人”称号;2021年,获得“太钢青年五四奖章”;2022年,获得 “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李斌始终以认真尽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全力投身于铁路物流信息化事业中,获得了物流部领导及同事的一致认可,为其他青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