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建筑师复原苏州古城风貌
作为建筑师,“95后”小伙刘阳大学毕业后就参与了多项苏州古城保护项目。工作中,他被这座古城的纯粹和深厚的历史所吸引。于是,他转型成为自媒体创作者,用建模、渲染等技术,复原乌鹊桥、解读人民路,将古城的历史和变迁可视化。他用自己的方式,挖掘古城的真实面貌,展现其独特魅力,让更多人感受到苏州古城的魅力。
100小时制作一条视频
6年前,来自东北延边的刘阳带着对江南水乡的憧憬来到苏州,从此扎根于此。6年来,刘阳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项目,学校、产业园、总部大楼以及乡村建筑,做过大大小小95个项目。
2024年5月,刘阳决定离职,全身心投入到自媒体创作中,用镜头讲述苏州古城的故事。
刘阳的视频内容围绕“可视化”展开,通过短视频呈现古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故事。视频内容分为4个板块。其中,“寻影古城”是通过对比老照片与现代场景,直观呈现古城的变化。“想象古城”是借助建模和渲染技术,重现古城中已消失的场景。“古城问号”是以提问的形式,科普古城的知识点。“AI古城”是利用AI技术,让老照片“活”起来。
“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时间不够。”刘阳坦言,“每一期视频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他提到,最长的一条视频制作耗时一个多星期,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共花了100多个小时。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用高质量的内容回馈观众。目前,他已制作了50多期视频,收获了来自网络平台总计1.7万的关注者。
让更多人看到古城多面性
“如果用3个词概括苏州古城,我会选择‘纯粹’‘反差’和‘鲜活’。”刘阳解释道,苏州古城的纯粹体现在始终没有变的基本格局;反差则在于它作为经济强市的同时,依然保留着纯粹的、传统的市井生活,兼具现代性和历史性;而鲜活则来自于普通居民的生活记忆和故事,体现了一种贴近内心的生活方式。
刘阳介绍,他目前做的就是“保鲜”工作。他创作的视频不仅记录了历史,还为观众提供了新的视角。许多粉丝表示,他的内容让他们对苏州古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尤其是海外的苏州人,通过视频回忆起家乡的点滴,这让刘阳非常感动。“有一次,我在‘百步街’视频中提到了薛家,在美国的薛家后人私信告诉我,照片中的场景是他与家人曾居住的地方,看到视频后非常感慨,十分怀念,甚至流下了眼泪。”刘阳说,“那一刻,我意识到我的视频不仅是一种记录,某种程度上也为他们带去了一些回忆和温暖,是一种情感的连接”。
如何吸引年轻观众是一个挑战。刘阳采用科技感十足的表现手法,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他对记者说:“我希望用一种年轻化、科技化的方式,让古城文化更贴近年轻人。”
刘阳解释道:“每一期内容的背后,都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思考。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所有知识,而是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输出。所以,我既是一个科普博主,也是一个学习者。每一期视频,我都会围绕固定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发散和聚焦,甚至‘死磕’细节,最终将内容呈现出来。这个过程让我成长了许多,过去一年我对古城的认知也有了很大提升。”
未来,刘阳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到古城的独特魅力。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