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3月07日
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管委会纪检监察室科员张敏

以青春之音 奏响太行红色华章


  本报记者 李茹霞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时代的壮阔进程中,青年力量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行的重要动力。在晋城市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管委会,有这样一名青年,她以一腔热血投身红色宣讲事业,将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化作声声有力的讲述,在这片红色沃土上踏出坚实奋进的足迹。

  她叫张敏,是一名95后青年党员,自参加工作起,便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铭记于心。她深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红色基因在太行山间薪火相传,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怀揣着这份初心,张敏毅然踏上红色宣讲征程,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青言青语”传递党的声音

  

  2021年,张敏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考试,进入了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党建业务工作。初入职场,身为团支部书记的她便面临着一个棘手难题:如何实现党建与群团工作的深度融合,让二者协同发力?

  在示范区领导的支持与引导下,张敏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文化凝合力,群团助发展”的创新路径。她敏锐地察觉到,宣讲宣传或许是一个绝佳的着力点,能够让青年干部深入了解陵川、热爱陵川,进而积极投身于宣传陵川、奉献陵川的事业中。

  于是,张敏牵头组建了示范区“青年宣讲队”,以“青说古陵”活动为起点,开启了将陵川红色历史、生态文化与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的征程。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宣讲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要把党的声音转化为‘青言青语’。”

  为解决青年干部对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存在的“距离感”问题,张敏积极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读漫画、听故事、看视频等新颖有趣的形式,打破大家的理论壁垒,为日后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根基。在张敏的不懈努力下,青年宣讲队逐渐成长起来,展现出蓬勃的朝气与活力,而她也坚定了让这支队伍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决心。

  

  精心打磨打造精品党课

  

  随着宣讲队的日益成熟,对宣讲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打造出接地气、有温度的精品党课,张敏带领团队成员踏上了实地调研的征程。他们走进锡崖沟挂壁公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抗疫一线等地,与老党员、抗战老兵面对面交流,收集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红色故事,倾听百姓们最质朴的心声。张敏坚信,脚下这片土地就是最好的教材,身边的故事就是最生动的榜样。

  在挂壁公路上,老支书宋志龙讲述的三代人凿山修路的壮举,深深震撼了张敏。在陵川号兵纪念馆,那生锈的军号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让她陷入沉思。这些经历成为她创作的灵感源泉,推出了党课《如果文物会说话》,生动讲述了陵川号兵的勇敢、锡崖沟人的坚韧和防疫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以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太行儿女的奋斗缩影。

  作为示范区的一员,张敏在下乡调研中深刻感受到文旅康养产业给陵川带来的巨大变化,她和小伙伴们深受启发,创作出党课《绿水青山相映美,金山银山幸福长》,生动讲述了“两山论”在陵川的生动实践。

  

  甘于奉献诠释责任担当

  

  三年来,张敏带领青年宣讲队秉持钉钉子精神,精心打磨每一节党课,认真对待每一次比赛,全身心投入每一场宣讲,共创作优质党课11节。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示范区被授予陵川县“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站”称号,3名队员入选晋城市级青年宣讲团。她也凭借出色的表现,入选陵川县党员教育师资库讲师,受聘为陵川青年团讲师、晋城市第二批党员干部教育讲师。

  张敏,这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青年党员,始终致力于用“理论+文艺+互动”的创新形式,让太行精神走出太行,让党的声音像党的精神一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正如她在分享会上所说:“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奔涌的浪花,在时代的浪潮中,唯有奋斗才能无惧惊涛骇浪,唯有创新方能行稳致远,我们这一代青年,注定要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属于太行精神的崭新篇章!”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太行山间的红色宣讲事业注入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