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线 做化工领域的“追梦人”
本报记者 李茹霞 文/图
兰花集团新材料分公司的张艳,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化工生产一线,用奋斗与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职业传奇。从初入行业的懵懂青涩到如今成为把控生产关键环节的行家里手,每一步都印刻着成长与蜕变的足迹。
初入化工 开启求知征程
2012年,出生于1988年的张艳,通过了兰花集团组织的“储备人才库考试”,先是在莒山煤矿实习,后又进入新材料分公司。面对陌生又充满挑战的环境,她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开启了在化工领域的逐梦之旅。
化工行业远非表面那般简单,深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精准的操作技术,每一项都是从业者必备的素养。于是,张艳怀着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敬畏,如饥似渴地开启了学习之路。从认识离心泵、换热器、锅炉等复杂的化工设备开始,她像寻宝者一样,探寻着每种设备背后的奥秘。
学习中,张艳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她先是系统地学习化工理论知识,将一个个晦涩的原理、复杂的公式牢记于心。随后,跟着师傅到现场熟悉管线流程。第一次走进装置区,面对粗细不一、高低错落、颜色各异的管线,她意识到书本知识远远不够。为了搞懂装置的工艺流程,她上午在教室精心绘制流程图,下午到现场沿着设备管线对照检查自己画的图,将走不通的地方圈出,仔细标注关键控制要点。晚上,回到宿舍,她对照操作规程和设计图纸,重新梳理疑惑之处,直至完全弄通。那段日子,忙碌而充实,每一点进步都让她离目标更近一步。
中控磨砺 担当“舵手”重任
2016年,张艳来到了硫酸车间中控岗位。如果把化工生产车间比作一艘在波涛中航行的巨轮,中控岗位就是掌控方向的“舵手”。坐在中控台前,通过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就能实时掌握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责任之重,不言而喻。
初到中控岗位,张艳却因不熟悉指标参数而惶恐不安。为了攻克指标参数这一难关,她将DCS上所有的指标参数依照厂控指标进行了统计梳理,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直到烂熟于心。遇到实在难以理解的控制要点、分级联锁等问题,她便主动请教同事。同事们热情地答疑解惑、工艺主任手把手地言传身教,让张艳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融入这个大家庭的决心。
2020年的一天,看似平常的一天,对张艳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独自操作中控系统。尽管此前经过了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但当真正要独立掌控化工生产的 “中枢神经”时,紧张感还是有的。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依照之前学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背诵的指标参数,小心翼翼地输入指令,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每一条趋势线的波动都让她的心跟着起伏。当看到原本不正常的指标逐渐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时,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那一刻,她成功迈出了独自操作的关键一步,也为职业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应对危机 展现专业风采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艳对装置生产的各个环节愈发熟悉,工作也愈发得心应手。然而,化工行业充满变数,危险随时可能降临。有一次,锅炉液位突然迅速下降,情况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艳一边通过DCS快速排查给水泵电流、泵出口压力等相关参数,一边通过对讲机与班长及现场巡检人员联系。在焦急等待现场反馈的过程中,张艳不断在DCS画面间来回切换,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线索。不一会儿,现场传来消息:“中控,中控,汽包现场实际液位60,给水泵振动、温度都没问题,正常运行。”听到回复后,张艳立刻意识到是锅炉液位计故障导致了假液位。随后,她迅速联系仪表工更换液位计,液位数据终于恢复正常,她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这次经历,让张艳深刻体会到了责任的重大及班组协作的强大力量,也进一步彰显了她面对突发危机时的冷静与专业。
从2012年到2025年,张艳在新材料公司已度过了十余年。面对未来,张艳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将带着这些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无畏勇气,继续在化工领域逐梦前行,为新材料分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