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润心田 用心育桃李
本报记者 田凤凤 赵倩
胡晓红是一名在教育领域默默耕耘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任教多年,她始终保持初心,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教育格言激励自己,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努力做一名能带给学生幸福的好老师。
沉醉语文课堂 体会职业幸福感
对于多年担任初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和教研组组长的胡晓红来说,每天的工作从早读开始:大声诵读、提问检查、批改总结……虽然忙碌,但她却沉浸其间,感觉美妙不已。
从教多年来,胡晓红对待每一堂课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与课堂、与学生协奏出了美妙的语文之音。每次上语文课都是她最陶醉的美好时刻,沉浸在课堂中的她,体会到了孜孜以求的职业幸福感。
为让学生爱上语文,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价值感与幸福感,胡晓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她还不断创新,通过开展背诵比赛、朗诵表演、读书交流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同时,她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写作大赛,推荐优秀作文发表,曾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叶圣陶杯”等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胡晓红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让更多学生爱上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学到知识、学会成长。
帮助学生转变 激发学习原动力
胡晓红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要教好书,同时也要育好人。为此,她时刻告诫自己,要细心观察、耐心关怀每一名学生,哪怕学生一个微小的表情变化,作为班主任都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每当看到学生有困难时,她都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2015年,在胡晓红刚接手93班不久,就发现班里有“四大天王”,调皮捣蛋,让不少老师头疼。经了解得知,这4名学生从小缺少家人的关爱,缺乏安全感,因此常用自以为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爱和温暖的向往。于是,她决定多关注、了解他们,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四人中的小张家境殷实,但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对他宠溺过度,使他养成了张扬跋扈的性格。所以,他说话嗓门大,爱出风头,入校不久就因为争夺篮球场地和高中的学生打了一架,登上年级“黑榜”。
了解了小张的家庭情况后,胡晓红多次主动与他谈心。渐渐地,她发现小张张扬行为的背后是一颗敏感脆弱的心,因过早与母亲分离,极度缺乏安全感。之后,在一次班会上,胡晓红组织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学生们彼此倾诉、互赠礼物,进行了一次爱与爱的碰撞。小张在活动中渐渐打开了心扉,吐露了心声。当他收到同学们的礼物时,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掩饰不住地感动和惊喜。此后,小张开始有了微小的转变,穿衣风格不再个性张扬,也不再迟到,学会了遵守纪律。
“育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灌输,更是觉知的唤醒、动力的点燃。”胡晓红说。
做好心理疏导 倾情护航促成长
带班生涯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有一次,胡晓红班上的男生小郭在跑步比赛时扭伤了腿,而当时距离初三上学期结束不到两个月,对于备战中考的学生来说犹如五雷轰顶。
小郭平时成绩优异,品学兼优。当胡晓红得知其扭伤的消息时,首先担心的是孩子的心理。为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她及时和其父母沟通,还去医院探望了小郭,和小郭的妈妈一起开导、鼓励他,叮嘱他要养好身体,才能继续备考。为了不让小郭落下太多,她还发动班里学生把课堂笔记拍照分享给他,并利用周末时间为他整理复习资料,同时组织学生为他写下鼓励的话语,激励他一起进步。
虽然养伤期间困于病床,但小郭在大家的关照下,依然坚持学习,返校后的成绩还是名列前茅。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也是艰辛的。胡晓红说:“我也曾为学生不爱学习而焦虑,曾为做通学生工作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但当我看到学生成绩进步时、刚毕业的学生来校看望我时,一种感动、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教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用责任心、细心、耐心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