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太原向“新”而行
本报记者 张丽
3月12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发布会。太原市发展改革委介绍履行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责,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太原市锚定“六地”发展定位,夯基筑台、蓄势赋能,在《2024世界城市名册》中排名由2020年的223名上升到139名,在《中国百强城市》中排第40名,位列二线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培育新质动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太原市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2024年全市省级重点产业链企业达到186户、营收2275亿元,数量、产出均居全省第一;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质效显著增强;率先建设“晋创谷·太原”先行区,入驻企业(团队)200余家,以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太原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转动能、搭平台、优生态,聚焦6条优势赛道精准发力:新材料方面,围绕高端金属材料等领域攻关核心技术、延伸产业链条;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瞄准“三特”产业链,不断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成套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深入推进数实融合,聚焦新一代半导体等领域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低空经济方面,围绕“六个一”工作体系,编制出台发展规划,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园、清徐通航产业园等建设;新能源方面,着力构建风、光、水、储等多元发展的新能源格局;文旅经济方面,提升晋祠天龙山国家5A级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同时,提质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建设具有三晋特色的区域消费中心、国内有影响力的区域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
抓实项目建设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2024年,太原市发展改革委专人专班推进项目建设,市级领导包联项目、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00%,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成立了市统筹谋划重大项目工作组,构建了“2+1+5”领导体系,由市委书记、市长抓总,常务副市长统筹,5位副市长抓分管领域;构建了“1+9”统筹谋划协调体系,专班办公室设在太原市发展改革委,抽调专人组建综合协调、咨询论证、产业转型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民生项目、资金保障、用地保障、手续办理、入库纳统9个工作小组;构建了“N+10+5”项目谋划支撑体系,由43个市直部门、10个县区、5个开发区作为项目谋划主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项目。工作组确定了全市2025年储备项目 “总盘子”,共谋划项目1793个,总投资13679亿元;谋定“三张项目清单”,共439个项目,总投资4997.5亿元,包括重点产业项目169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51个、重点民生项目119个,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50—100亿元项目11个;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共111个,总投资2283.79亿元。
逐项铺开重点领域改革试点
2024年,太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谋定推进12个方面50条301项改革事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也将逐项铺开重点领域改革试点。
用好国家试点 “金字招牌”,近年来,太原市争取到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等一系列国家试点,将一体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和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服务保障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持续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推进全省最大的社会康养中心建成投用,全面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磁场”。
下一步,太原将高质量谋划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扎根太原、深耕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