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3月14日
国家电网山西电力(晋城陵川)太行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入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

“电力铁军”18年服务百姓不停步


  本报记者 李茹霞 通讯员 赵梓帆 张宁淳
  
  近日,中宣部宣教局发布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国家电网山西电力(晋城陵川)太行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以下简称“党员服务队)荣耀登榜,成为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蓝工装、红马甲,顶风冒雨、翻山越岭……这支成立于2007年8月的党员服务队,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如今已壮大为28人。18年来,这支活跃在太行山上的“电力铁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太行精神”“黎明精神”“雷锋精神”,为群众源源不断输送光明和动力,坚实架起了党员群众“连心桥”、企业用户“沟通桥”、党务业务“融合桥”。
  
  临难请缨 勇挑保电重担
  
  2007年,陵川县老城区的电网基础比较薄弱,加上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电力故障时有发生。有天夜里,完成抢修工作的侯俊国,刚刚回到值班室准备吃饭。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狮口台区的配电箱出现故障,部分用户停电,请你们快来!”
  侯俊国迅速召集队员奔赴现场。经检查,配电箱烧毁,需即刻更换。
  夏日的电缆井下如同蒸笼一般,作业环境恶劣。“我身材小,我下去。”侯俊国毫不犹豫地钻进两米多深的井下,在闷热逼仄的空间内,一丝不苟地逐根梳理电缆。近一小时过去,电缆梳理完毕,他又徒手举起几十斤重的电缆,为井上吊车作业创造条件。待工作完成,他从井中爬出,几近虚脱,瘫倒在地。
  此次艰难抢修,让侯俊国深知,必须有一支专业且担当的队伍,才能保障居民用电稳定。在他的倡议下,当月,党员服务队正式成立,由他担任首任队长。
  成立之初,虽然队伍规模小,但队员们个个斗志昂扬,誓言要为百姓用电安全保驾护航。
  “哪里有电力难题,就冲向哪里。”从那时起,一抹抹蓝工装与红马甲的身影,频繁穿梭于太行山间,风雨无阻,一心只为点亮万家灯火。
  
  抢险保供 无畏冲锋在前
  
  党旗在防汛保电一线高高飘扬。2021年7月11日,晋城遭遇特大暴雨,多条供电线路在狂风暴雨中歪斜、倒杆、断线。
  一处故障点位于陵川县古郊乡东上河村的半山坡玉米地里,车辆无法抵达,党员服务队队员们面对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搬运抢修物资。雨水汗水交融,鞋子沾满厚重泥土,却无人退缩。最终,在众人齐心协力下,连夜竖起新电杆。
  东上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少伟感慨:“刚停电时心里没底,看到‘红马甲’,心里就踏实了。”
  据统计,党员服务队年均开展线路巡视112条次、总长840公里,带电作业312次,大幅降低了居民平均停电小时数。在抗冰抗雪、防汛抗旱等应急抢险中,冲锋在前383次;圆满完成国际冰雪嘉年华、全国康养大会等重大活动保电356次,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用电有困难,就找‘红马甲’”,这句质朴话语,正是群众对他们的高度认可。
  谈及这些抢险经历,现任队长张宁波坚定地说:“我们的队员就是要在最危急的时刻冲上去,电力关乎民生,早一分钟恢复供电,百姓就能少一分困扰。每一次抢险,都是我们践行使命的时刻,再苦再难,绝不能退缩。”
  他们的行动,不仅守护了当地居民的用电安全,更为电力行业在面对自然灾害、重大活动保电时,如何践行使命、保障民生供电,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生动实践。
  
  电网改造 赋能乡村振兴
  
  2020年以来,陵川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东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提出打造全域旅游的新战略,水电自供区供电设施老旧、供电可靠性低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了制约陵川县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加快解决供电这一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2020年8月,陵川县委、县政府与国网晋城供电公司签订资产无偿移交协议,党员服务队再次冲锋在前,全面开展水电自供区电网升级改造。
  队员们逐村逐杆摸排,对171个行政村、16条10千伏配电线路、299台公用配电变压器及206公里0.4千伏低压配电线路详细梳理。倒排工期、挂图作业,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按精品供电台区标准施工,让2万余户居民用上稳定可靠的“国网电”。陵川县北召村居民赵忠陵感叹:“以前做饭常停电,雨雪天更频繁,现在小水电换成‘国网电’,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抱犊村位于山西省陵川县与河南省辉县市交界处,坐落在太行山一处海拔900多米的悬崖上,经常笼罩在云雾之中,被称作“云端的村庄”。随着民宿产业的高速发展,抱犊村用电需求加大,特别是民宿用电量不断攀升。
  为满足民宿产业发展的需要,党员服务队克服 “不通公路”的艰难险阻,采用“人工转运+索道托移”的方式,将100千伏安变压器运到龙王村,再通过索道“滑”到抱犊村安装。队员桑潞潞坚定地表示:“只要有人住、有人用电,我们就会提供服务,一定会保障大家用电稳定。”
  在王莽岭景区供电改造工程中,党员服务队将其列为“亮旗项目”。队员秦鹏在现场反复向施工人员强调施工注意事项,针对项目建设情况、电网现状等逐一“会诊”,现场办公敲定供电路径方案。经过30天的艰苦奋战,顺利完成景区电力迁改及保供各项工作。
  党员服务队始终秉持“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的理念,全面对接药材加工、文旅康养等各类产业发展需求,为辖区百姓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和优质服务,确保辖区电力足、产业兴、农民富。
  “乡村要发展,电力必须先行。看到村民们因为稳定的电力供应,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值了。”谈及乡村电网改造工作时,张宁波说,他们每改造一条线路,每安装一台设备,都是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暖心帮扶 传递点滴温情
  
  “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的心要永远和群众在一起。大家有困难,只要我们能做到,就会尽最大可能提供帮助。”这是党员服务队队员始终坚守的信念。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关注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
  家住杨村镇东尧村的78岁老人崔末圆,腿脚不便,除低保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2013年,老人被党员服务队列入重点服务对象。从跑腿交电费到如今帮忙用手机缴费,从检查维修线路到生活中的大小事务,队员都明亮成了老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崔末圆感激地说:“我腿脚不好,十来年都是明亮帮我。现在习惯了,有啥事打电话他就来。”
  陵川县平城镇北召村的赵国飞有轻微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党员服务队在了解情况后,不仅为其更换漏电保护器、整改老化线路、更换节能灯,队员赵小军还每月前往赵国飞的家中,送去蔬菜、面粉、药品等生活用品,与他拉家常、讲解安全用电知识。
  面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党员服务队将每月18日固定为“上门服务日”,但服务并不局限于这一天。队员们秉持随时响应、全心服务的态度,只要群众有需求,无论何时都会迅速行动。在农忙时节,考虑到村民无暇顾及家中用电问题,队员们会主动提前上门检查线路,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遇到恶劣天气预警,党员服务队更是提前部署,主动走访特殊群体家庭,确保他们在极端天气下用电安全。
  多年来,党员服务队坚持每月18日的常规上门服务达近万户次,为弱势群体义务检修线路、更换老化器件,累计提供电力设备“义诊”1646次、安全用电宣讲934次,消除用电隐患6218项,完成爱心助学捐款50.4万元,帮助45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成为太行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团队,韩路就是其中一个。这个曾受到服务队资助的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无时无刻都想着回报社会。2024年校招时,韩路被南方某大型企业选中,但他放弃这个就业机会,最终决定报考陵川县供电公司。当他以优异成绩如愿来到公司时,他的第一要求就是加入党员服务队。
  问及党员服务队在帮扶弱势群体方面的规划时,张宁波说:“关爱弱势群体是我们永恒的责任。未来,我们会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不仅要保障他们的用电安全,更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帮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星光亮银河。党员服务队副队长赵锦荣告诉记者,党员服务队将继续以雷锋精神为指引,持续拓宽服务边界,充分发挥标兵集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电力工作者投身志愿服务,让“红马甲”的温暖之光,穿透山海,照亮更广阔的天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更为璀璨的奉献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