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为本色 谱写青春奋斗篇章
本报记者 陈晓平 文/图
2024年,共青团五台县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和团忻州市委有关部署,紧密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积极维护青年权益,激发青年参与热情,推动志愿服务模式的创新,从而在强化基层团组织的引领效能、组织能力、服务水平和全局贡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常态化推动党团共建
过去一年,团五台县委主动担当作为、完善思路举措,以党的思想为引领,筑实青少年稳固基石;以需求为导航,构筑青少年璀璨舞台;以担当为本色,汇聚青少年磅礴正能量。常态化推动党团共建,深入实施“青马工程”,让团干部和青年学生骨干在深学细悟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爱党爱国之魂,为党培养了90名青年政治骨干。
强化团的队伍建设,分领域科学制定团员发展规划,年度高质量新发展团员1199人。依托“智慧团建”指导各级团组织扎实推进“学社衔接”“升学衔接”团员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加强团员和青年先进性教育,组织五台县团支部开展4个专题学习,249个团支部、9965名团员参与。
“五个建设”服务青少年成长
建设青年宜业之城。团五台县委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深入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2024年暑期累计组织260名大学生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化能力,贡献青春智慧,服务家乡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着力构建“教育+就业”良性循环体系,大力推进“保利星火启航项目”;举办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为推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设青少年宜创之城。积极推进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激发创新活力,扎实稳住经济”战略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创新性五台”建设,引导各行各业助推青年创新创业。2024年,派出5支队伍参加由团忻州市委举办的第十一届 “创青春”忻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其中“非遗助力残疾自强”荣获二等奖。
建设青少年宜居之城。大力开展“婚恋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社交平台。去年,团五台县委联合县工会、县党校、县妇联共同举办了 “缘聚龙湾 牵手未来”大型青年联谊活动,各级机关单位的120余名单身青年参加,满足了青年职工交友需求。加强对困难青少年群体的关爱帮扶,团县委积极对接省青联、省青基会、团市委、市青基会等单位和爱心企业,开展了“云图书馆”捐赠项目、“微心愿”发放仪式、“幻方助学计划”项目、“希望之履”发放仪式、山西希望工程德伟爱心专项基金大病救助项目等多项捐助活动,全年共计发放救助金43.44万元,惠及全县困难学子668人。
建设青少年宜游之城。积极动员青年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广泛开展控烟宣传,营造无烟成长氛围;开展“平安关爱”专项行动、世界防治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倡导“三减三健”健康生活方式。
建设青年宜学之城。五台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举办了“以青春之姿 展五台之美——我是五台推介官”首届主题讲述活动,各乡镇团委、党群及各县直有关单位推荐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兼职团干部、“红领巾讲解员”、有志社会青年等48人参加。此次活动激发了青年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地方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为丰富青年业余生活,培养健康有趣的兴趣爱好,团五台县委主办了首期“青年夜校”,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一个利用非工作时间段进行低成本、多样化学习的平台。
青春同行汇聚正能量
青少年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持续拓宽。去年,团五台县委依托“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邀请青年代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五台县第六次代表大会,为青少年提供了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促进政府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志愿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健全。青年志愿活动一直是团五台县委精耕细作的一项品牌工作,团县委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爱心和温暖。一年来,共组织开展春运、清冰除雪、爱心助学、希望工程等志愿活动60余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4000小时。
加强青年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持续不断创新宣传形式,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竞赛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青年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建设法治教育基地,为青年提供了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的实践平台。
团五台县委书记郑泽表示,2025年,团县委将不断强化团的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团的思想引导力;不断强化团的群众凝聚力;不断强化团的社会动员力,更加主动担当作为,示范引领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谱写青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