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3月20日
忻州三中党总支委员、团委书记焦秀峰

用行动践行使命 做公益路上的追光者


  本报记者 陈晓平 文/图
  
  现为忻州三中党总支委员、团委书记的焦秀峰,留着平头,戴着黑色无框眼镜,工作中兢兢业业,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危机时刻,他作为忻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忻州市蓝天救援队骨干成员,冲锋在前。焦秀峰以身作则,带领身边人投身志愿服务。这些年,他先后获得2020年度“忻州好人”、忻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山西省“十佳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响应号召 踏上志愿服务征程
  
  2003年6月,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全国启动,招聘优秀大学生去祖国西部进行志愿服务,作为党员的焦秀峰毅然报名参加,前往贵州省织金县。两年的时间里,他参与过支教、支警、防艾宣传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从此与志愿服务结下了不解之情。由于表现优异,先后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质奖章”和“贵州省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005年,焦秀峰前往忻州市第三中学任教。他投身忻州公益活动中,加入忻州市志愿者协会,并组织成立了忻州三中志愿者服务团队,带领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开展各类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如今,每天都有校志愿者服务于校园各个角落,志愿者的身影在忻州三中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更好地践行志愿服务,2016年,焦秀峰加入忻州市红十字会,考取了救护培训师资证,并一直致力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连续9年为忻州三中高一新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同时,致力于为忻州市各级学校的师生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截至2024年年底,焦秀峰已讲授急救课程50余场,受益人数达数千人。
  
  开展急救教育 守护“生命至上”
  
  焦秀峰明白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每一个急救技巧、每一条急救注意事项,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拯救生命的关键。
  他会在新生的急救知识培训课堂上,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础急救技能,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会组织模拟演练,模拟真实的突发场景,让学生感受急救的紧迫性;会开展互动问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
  在模拟演练中,一名学生操作心肺复苏时手法有误,焦秀峰立刻手把手地纠正,耐心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点和力度要求,直到学生完全掌握。在体育课上,他巧妙地将急救知识与运动场景相结合,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急救技能。学生们热情高涨,在实践中迅速掌握了骨折固定和搬运的技巧。
  焦秀峰积极参与城区学校的急救知识普及工作,只要学校发出邀请,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前往授课。此外,他还走进社区、商场、企业等场所,让数千人从中受益。
  在社区的一次讲座中,一位大妈拉着焦秀峰的手,满是感激地说:“小伙子,你讲的这些太有用了!我家老头子心脏不好,听了你的课,我知道该咋应对了,心里踏实多了。”那一刻,焦秀峰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
  
  勇往直前 诠释“蓝天”的意义
  
  2016年,焦秀峰加入忻州市蓝天救援队,他的身影穿梭在各个救援现场,截至目前,已执行救援任务近百次,个人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2000余小时。
  2019年正月初一,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焦秀峰和队友们却在为帮助一名走失34年的老人与亲人团聚而忙碌着。当老人与亲人紧紧相拥的那一刻,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2019年清明节期间,忻府区与静乐县交界处发生山火,焦秀峰和队员们奔赴火场。在高温和浓烟中,他们勇往直前,经过艰苦奋战,成功扑灭山火,守护了山林和周边居民的安全。
  还有一次,一辆双桥半挂牵引车在保德县黄河天桥水电站附近落水。当时正值黄河汛期,水流湍急,情况万分危急。焦秀峰没有丝毫犹豫,自费前往参与救援。尽管内心被恐惧笼罩,但心中的责任感让他义无反顾地登上救生艇。
  救援过程中,意外突然降临,救生艇的马达突然损坏,汹涌的河水瞬间将救生艇冲得摇摇欲坠,随时都有翻覆的危险。那一刻,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们,但焦秀峰和队友们没有慌乱,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顽强的意志,艰难地控制住救生艇。经过一番紧张抢修,终于让马达重新运转。经过数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定位落水车辆的位置,为后续的打捞工作做好了关键准备。
  作为公益路上的追光者,焦秀峰用人间大爱赢得了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