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3月20日

中法专家学者在并共话文化遗产保护


  本报记者 田璐
  
  3月18日,一场聚焦“文明对话”与“技术共生”的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交流座谈会在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举行。此次座谈会是继2019年7月29日在法国圣但尼市亮相的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科技让文物活起来”——晋祠数字文物体验展、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后的又一次文化碰撞。座谈会汇聚了来自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及法国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展开了探讨与交流。
  1月2日,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进行了市校合作签约,建立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文物保护教学实践基地和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晋祠工作站,并进行了揭牌仪式。此次座谈会正是深化市校合作的一项具体举措。
  座谈会上,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古建管理部负责人王鹏介绍了晋祠古建的基本情况,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张春彦介绍了该校建筑研究保护概况和法国建筑研究保护基本情况,双方强调了合作对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法国国家建筑与遗产之城中国当代建筑观察站负责人兰德女士以卢瓦尔河280千米的跨多行政区域遗产地保护为例,介绍了法国遗产保护管理情况,带来了法国前沿的保护理念与技术方法。她提出的要建立文化遗产办公室,统筹协调各政府部门工作及保护设计需要适应河流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活态系统性整体性历史景观风貌保护的理念方式,为在场人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随后,太原市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介绍了晋祠遗产保护管理基本情况。晋祠是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大殊荣于一身的文博单位,晋祠博物馆作为全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的试点单位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走在了全国前列。近年来,举办了60余次精品展览,部分展览先后荣获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山西省十大精品陈列”等殊荣;“晋心远扬”——晋祠文化遗产传承及旅游体验综合项目被评为“2022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郭保平还围绕晋祠博物馆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古建与古树保护的关系、古建与游客数量平衡的关系、古建与晋水水位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接着,与会专家围绕多个重要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法国专家同晋祠博物馆达成共识,在解决石质文物风化快的问题上会联系法国此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合作。对于游客量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兰德女士也提出了法国的经验,“保证核心景观的同时,通过专业分析提升周边区域质量,将部分文化活动安排在周边区域用来分散游客,这是一项成型时间及效益长期性的工作”。关于未来合作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大家重点讨论了联合研究与学术合作、修复技术的交流与协作、文化遗产管理机制互鉴等内容,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水平。
  此次座谈会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遗产保护理念与技术的碰撞融合,是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市校合作的深入发展。各方通过互相交流,深入探讨了下一步深化合作的具体方向和措施,并达成共识:通过科研基地、工作站、高校等平台,晋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进入天津大学和法国交流学习,天津大学和法国学生可以来晋祠实地教学。同时,以晋祠保护项目方式为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培养更多人才,实现互补互利、共建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