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基层 让志愿服务“一路生花”
本报记者 李茹霞 文/图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锋的这句自问,跨越时空,在当下依然振聋发聩。在陵川县六泉乡综合便民服务中心,郝杨帆用实际行动做出有力回答。
身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郝杨帆满怀青春的热忱与担当。在日常工作中,他将群众需求置顶,对每一名前来办事的民众都耐心细致,力求把服务做到极致。他不仅扎根岗位,还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温暖,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乡村环境改善出力。郝杨帆用自己的点滴行动,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光彩。
萌芽:年少善举,志愿初起
2002年出生于陵川县的郝杨帆,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2016年12月20日,还在读初中的他,在志愿汇APP注册成为志愿者,就此开启了他的志愿服务之旅。虽不懂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何做,但那时的他常常帮班里同学打扫卫生、整理书本,分享文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成为他走上志愿服务道路的起点。一颗小小的志愿种子,在年少的他心中种下。
2018年10月,郝杨帆当选为陵川县第一中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开始组织规模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他积极发起爱校荣校“垃圾不落地”志愿活动,带头清理校园垃圾,为美化校园环境贡献力量;带领“小黄帽”志愿服务队走进陵川县光荣院,看望老兵和战斗英雄,倾听他们讲述战斗事迹和英雄故事。这些经历,让郝杨帆对志愿服务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颗年少时种下的志愿种子也开始生根发芽。
成长:校园磨砺,尽显担当
2020年,郝杨帆考入太原工业学院。求学期间,他不仅专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还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担任学生干部,表现十分优异。
郝杨帆积极投身各类校园公益活动,参与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前往特殊教育机构,陪孩子们做游戏、画画,引导他们打开心扉。他还加入了环保志愿者团队,参与校园周边的公园卫生清理活动,向周边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郝杨帆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了太原工业学院“优秀团干”“青年服务国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优秀志愿者”等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回馈:反哺家乡,无私奉献
“家乡的每寸土地都值得守护,志愿服务是我回馈家乡的最好方式。”郝杨帆始终心系家乡。2020年寒假,他主动到陵川县崇文镇城内社区报到,参与社区组织的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其间,他定期上门看望老人,帮他们打扫房间、采购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解闷。
自2021年暑假起,郝杨帆连续6个寒暑假参加“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9月,他兼任陵川籍在外学子团工委书记,在团陵川县委的指导下,成立了陵川县青年学子心理教育志愿服务队,并成功申报晋城市 “青疙瘩”公益伙伴计划暨2022年度公益项目征集展示活动。2022年暑期,郝杨帆组织并参与了4个大项、13个小项的志愿服务活动,招募有特长的返乡大学生成立陵川籍在外学子绘画志愿服务队,进行乡村振兴墙体彩绘活动。暑假期间,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80个小时。郝杨帆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社区居民和队员们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升华:扎根基层,续写新篇
2024年,郝杨帆参加了山西省“三支一扶”项目,同年9月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工作中,他始终秉持奉献与大爱精神,坚守每周一次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身着“红马甲”的他,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乡村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传递社会正能量。从曾经的“绿马甲”校园志愿者,到如今的“红马甲”基层工作者,身份在变,但郝杨帆的志愿初心从未改变。
采访结束后,郝杨帆目光坚定地说:“今后,我会继续扎根平凡岗位,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以更专业的素养服务群众。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我也不会停歇,会持续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尽我所能,为他们送去生活的便利和心灵的慰藉。我还想带动更多身边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让雷锋精神在家乡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