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三农 乡村振兴展新颜
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马凯元
3月24日,记者从盂县农商银行获悉,该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强化制度保障、创新信贷产品,持续拓宽服务渠道,精耕细作惠农助农“责任田”,为区域产业兴旺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截至2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76.97亿元,较去年年初净增加3.55亿元,为当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
强化制度保障构建服务三农新路径
该行认真贯彻落实近年来省农商行党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大决心加大支农、支小、支实力度,通过制定支持乡村振兴的长期规划,持续调整和优化信贷投向,着力提升信用工程创建效果,进一步强化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
该行出台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考核方案》《银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成立专门领导组,结合“千企万户大走访”组织客户经理对辖内小微企业进行走访对接,以区域实行名单式营销和管理,掌握客户生产经营及资金需求情况,持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
该行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及各类涉农优惠政策,对使用支小再贷款发放的民营、小微企业,严格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给予利率优惠,为其减轻利息负担。2024年,该行累计借入支农再贷款资金7笔,金额19.71亿元,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171户、金额19.71亿元,累计为企业及农户节省成本约2309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压力。
重新修订出台了 《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积极创新利率定价机制,在确保收益覆盖成本的基础上,按照“一户一价、一笔一价”的利率定价原则实行差别化定价,将1000万元(含)以下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基础利率整体下调了0.5个百分点,同时对属于绿色信贷目录行业的企业贷款在测算基础上下浮0.5个百分点。
聚焦产业振兴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该行结合县域各类经营主体的不同特点,为农村企业推出了“合作社贷款”“托管贷”“易捷贷”“农担贷”等产品,打造了一套支农惠农的产品体系;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和盂县籍外出务工人员推出了“乡情贷”等信贷产品,不断加大对辖内农业重点项目、新型农业主体的对接力度,加大对当地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
支持特色“农业托管”产业,适时推出专门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企业的“托管贷”产品,无缝对接县农业农村局颁布的托管项目公司名录,对位于西烟镇的盂县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进行精准营销,成功发放了县域内首笔“托管贷”150万元。
支持特色“订单式”产业。山西益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订单式”模式持续扩大连翘种植规模,在面临资金压力时,盂县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及时了解企业生产销售模式,为其注入700万元的金融活水,打造了惠及13个乡村的“订单式”特色产业。
支持特色“公司+村集体”产业。该行对县域内277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了摸底排查工作,为其开立了金融结算账户,并围绕集体经济发展,向乡村特色产业信贷倾斜,对有信贷需求的集体经济组织及时给予信贷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当前,共发放集体经济组织贷款13户、金额9183万元。
拓宽服务渠道建强普惠金融“新阵地”
该行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要求,不断加强对地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赋能,以各类信贷产品为载体,重点扶持小杂粮加工、石磨面粉、“鱼菜共生”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开辟“绿色通道”,适时给予利率优惠,助力普惠金融政策落地落实。
该行重点围绕“整村授信”“信用村镇”创建,以点带面、纵深推进,不断扩大授信范围,将原来的以农户为单元的授信模式,拓展到个体工商户、街道社区、工薪阶层、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园区,真正实现了信用工程建设全覆盖。同时,通过“电子地图”营销平台,实施全方面、全覆盖的营销模式,找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与切入点,深耕农村、激发活力,统筹推进金融服务在建设美丽乡村、就业创业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该行紧紧围绕当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农业客群经营发展需要,聚焦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开展走访调研,动态掌握其主体生产经营状况、资金需求等信息,及时提供金融支持。此外,充分发挥支行行长担任机构所在乡镇金融助理的作用,联合乡镇、村委精准收集农户资料,完善信用档案,推进高质量授信,提升用信覆盖面,并分析区域新型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根据农户从业项目和资金需求情况,积极推进农户贷款的模式创新及功能的拓展。
该行扎实做好小微企业贷款营销,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获取全县小微企业客户清单,组织开展“小微企业全覆盖营销活动”,对辖内小微企业明细表全部营销对接。同时,对全县纳税前100大户及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实地精准走访服务,对重点企业、意向企业等,采取班子成员、部室经理包靠制度,与支行共同跟进对接,确保精准营销到位。此外,该行用足普惠政策,加大政策性贷款推广力度,畅通普惠金融渠道,做到应贷尽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