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非遗+ 实践教学 激发学生潜能
本报记者 任小芳 通讯员 范英哲 李靖水
3月21日,交城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吕梁市市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李应海,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李靖水携手多位专业人士走进交城县成村学校,将非遗泥塑与作文教学奇妙融合,为校园文化与教学创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活动中,李应海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向学生们介绍了泥塑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及在吕梁地区的独特文化内涵,并现场展示了泥塑的制作过程。李应海从揉泥、塑形到刻画细节均一气呵成,引得学生们惊叹连连。一名学生兴奋地说:“太神奇了,原本普通的泥土,在李老师手里一会儿就变成了精美的造型,我也好想试试。”
之后,在李应海与吕梁市美术兼职教研员梁伟萍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手中的泥土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作品。这些作品饱含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成泥塑创作后,李靖水以非遗泥塑为引,进行了作文指导。他引导学生回忆泥塑制作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构思、克服困难到完成作品的成就感等角度,启发学生将情感体验转化为文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描述事物,更学会了表达真情实感,使作文不再是空洞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情感抒发。
此次活动以美术为径,将非遗泥塑技艺引入校园,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将作文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让学生们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李靖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