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扛大爱 丹心妙手托起新生命
先锋者说:“作为一名青联委员,就要挺膺担当,勇挑重担,持续在妇女儿童健康领域探索,让更多的女性朋友和孩子感受幸福生活。” ——万宾
本报记者 王丽娟
“对自己的职业,我充满着敬畏与热爱。”第十二届省青联委员、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副主任万宾说。
从助产士到产科护理专业主委,27年来踔厉前行,以“铁骨柔情”守护着妇女健康,以丹心妙手托举起新生命,以坚守初心擎起健康的蓝天。
27年扎根护理一线
1998年,从学校毕业的万宾走进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这一干就是27年。
“那时,作为科里最小的成员,我主动包揽了所有打杂的工作,消毒、打包及终末消毒清洁。当时,助产士少,每四天轮岗一个夜班,年轻的她总有使不完的劲,有时候下夜班后,还会主动留在科室帮忙。
“在产科这个大家庭中,科室主任就像一名家长。每次遇到,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专业问题对我们进行考察。有时心里没底,在楼道远远看见主任就想逃,生怕被提问。70后的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历练下成长起来的。”万宾笑着说。
20年前,一名来自县里的孕妇住进了省妇幼保健院,孕妇怀着的第四胎已超预产期,且伴有妊娠并发症十几项。医生了解得知,前几年,由于家庭没有注重优生优育,怀孕时并发症、合并症复杂,3个孩子均在分娩过程中夭折。
入院时,该孕妇的状态很不好,入院后诊断其血压、血糖都有问题,且羊水过多、合并乙型肝炎大三阳等传染性疾病。临产当天正好万宾值班,她迅速护送产妇进入产房,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羊水突然破裂,给她弄了一身。“虽然,当时有防护,但羊水中有大量的传染性病菌,感染风险还是很大。”万宾说,当时根本顾不上自己,第一时间持续监测胎心,指导产妇如何屏气用力,直到新生儿顺利分娩,并对新生儿进行各种体表评估,情况良好。当她把孩子抱给在产房外等候孕妇的丈夫,并告诉他孩子各方面情况良好时,40多岁的男人再也抑制不住情绪,蹲在墙角嚎啕大哭。产妇出院时,她的丈夫专门手写了一封感谢信给万宾,以表谢意。
穿上战袍 冲锋在前
2006年,29岁的万宾竞聘为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当时正赶上二胎生育高峰,面对产科医务人员不足的情况,加班加点成了常事。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遇紧急情况经常半夜赶回医院参与抢救。日均2万步的她,用专业敬业的态度丈量着病区的每一寸土地。
那个时候,万宾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总是希望妈妈能有时间陪陪自己。然而,医院离幼儿园虽只有500米的距离,她却总是没有时间接孩子。一次,她答应下班接孩子,刚走到电梯口,突然一个大出血的产妇被推进医院。由于产妇情况严重,万宾二话没说,换上工作服直奔急诊室。待忙碌完已经是1个小时后,她才想起还没接孩子。
当她匆匆赶到幼儿园时,只有那一间教室亮着灯。生活老师正在打扫卫生,孩子孤单地坐在小凳子上,等待着妈妈的到来。那一刻,万宾眼含热泪,满是对女儿的愧疚。女儿上小学后,每次班级有活动需要家长参与,都不敢主动报名,因为理解妈妈没有时间,她要照顾更多的人。
挺膺担当 勇挑重担
2017年,省妇幼保健院长治路院区建立,搬迁工作千头万绪。从各种仪器的摆放到科室的标识、工作流程的完善,万宾和她的“娘子军”把新的产科又变成了产妇温暖的家。2019年,面对上级交给的重要工作,医护团队勇挑重任,以科室为战场,以产房为阵地,用爱心托起一个个新的生命。
如今,万宾负责新生儿院区护理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新生儿专业与产科专业的护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从医以来,她始终以妇幼为中心,带领团队锐意进取,创新提升护理新技术,积极传播母婴健康知识,以安全、优质的服务带领省妇幼保健院妇产护理团队跻身全省第一梯队,成为山西省护理学会临床助产、产科、妇科专科护士实践培训基地。
她还是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汾阳医学院兼职教授,站在大学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助力护理助产专业发展。她曾多次组织山西省产科助产专科护士、母婴护理员进行培训。参与山西省护理学会助产、专科临床培训基地评审标准制订及评审工作。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产后康复管理师等级与评审》。发表论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助产、产科专科护理培训教程,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及参与课题6项,在全国产科护理学术交流会中进行专题交流。曾获山西省卫健委直属机关委员会 “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百佳护士”、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母婴护理不仅在医疗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对整个社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一名青联委员、一名医护人员,深知责任重大,每当看到孩子们的小脸,总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动力,有使不完的劲儿。”万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