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蓝”护丹河 逆向冲锋显担当
本报记者 李茹霞
当同龄人刷手机看短视频时,他们在火场切割扭曲的钢筋;当年轻人追逐网红奶茶店时,他们背着空呼器冲进浓烟……高平市消防救援大队的86名指战员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83%,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队伍始终坚守抢险救援一线,累计斩获国家级表彰3项、省级荣誉7项,连续七年蝉联“先进大队”,用逆向冲锋诠释着“火焰蓝”的责任担当。
“六小教育”激活动力引擎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训练塔,“龙虎榜”上的名字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角逐。“‘龙虎榜’上每天都有新面孔,这就是我们‘六小教育’的直观效果。”走进高平消防营区,该大队教导员孙珍朋指着营区走廊的训练展示墙介绍。在这座充满青春气息的营区里,传统思政教育正经历着破茧成蝶的革新。这支青年集体创新推出的“六小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点滴,构建起独具特色的青春成长体系。
“小课堂”打破传统授课边界,该大队党委成员与其他消防员轮流担任“初心讲师”,在执勤间隙开展15分钟微党课,把《小二黑结婚》消防科普视频等作品变成教学案例。“小讨论”聚焦实战难题,每月组织作战安全、战例复盘研讨,今年已形成10余条战术优化方案。当教育走出课堂,实战智慧在讨论中迸发。营区走廊的“火蓝之星”展板上,在技能比武、火场救援中表现突出的青年典型,用“小故事”诠释着使命担当。
更具创新性的是,该大队将教育融入日常。节假日里的乒乓球赛、篮球联赛等“小比赛”既舒缓压力又锤炼意志;“逐人谈、重点谈”的谈心机制今年已解决指战员家庭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13件。
这种教育模式催生了惊人的转化率——队伍中13人通过在职教育提升学历,6人在省级业务竞赛中摘金夺银。
“双重体系”织密安全网
当城市天际线不断刷新高度,消防安全的考题也在升级难度。面对商业综合体、网红民宿等新业态带来的消防挑战,这支青年队伍构建起“科技+共治”的防控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1+4+N”联勤机制,即将4支乡镇专职队、N家企业专职队及微型消防站纳入统一调度。此外,推动239家单位签订《消防安全履职承诺书》,指导200余家场所完成隐患自查自改。
防控智慧体现在细节。该大队督促辖区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经营性自建房安装早期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139套,抓实“防消联勤”、盘活“联勤联动”、推动“361”双轮一核驱动工作。
宣传阵地同样充满青年创意——原创消防漫画《天啊!这些我怎么都没有?!》荣获省级优秀奖,自编自演的《青春的战场》MV获赞无数,全年开展的“进村入户”宣传活动使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有效提升。
逆向冲锋诠释青春担当
警报声划破夜空的那一刻,消防员逆行的身影总是让人为之动容。回顾2024年出警记录,两场灭火救援案例尤为典型。
去年5月19日,在高平某超市火灾现场,该大队指挥员运用“战例复盘”经验,采取“内攻近战、分割围歼”战术,1小时内控制火势,最大限度避免了群众财产损失。12月9日的深夜井窖救援中,面对报警人醉酒无法定位的困境,指战员联合公安、村委展开地毯式搜索,利用悬垂技术深入狭窄井道,最终成功救出被困者。
这些青年用专业素养创造应急救援奇迹——2024年出动1352车次、6584人次参战;在炎帝祭祖大典安保、音乐节执勤等重大任务中实现“零差错”;累计营救群众80人,保护财产价值480余万元。
当暮色再次笼罩营区,荣誉室的奖牌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支青春队伍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荣誉室里,国家级“基层建设先进集体”奖牌与“山西省青年五四奖状”交相辉映,记录着他们的奋斗轨迹。
如今,86名指战员依旧24小时坚守战位,只要警铃响起,他们永远是最先出发的那群“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