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书籍“对话”探寻教育成长密码
本报记者 陈彤
近日,在太原市成成中学校晋源校区合班教室内,一场关于“成长”的双向对话如期展开。青研会(晋源分会)举行第二次“在相互滋养中找到成长的光”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读书分享和AI赋能教学应用交流两个部分。青年教师们齐聚一堂,分享交流,将书卷中的哲思与科技中的创新交织在一起,共同探寻属于成成教育者“向内扎根、向外生长”的成长密码。
活动前半场,3位青年教师分别围绕《被讨厌的勇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悉达多》三本著作展开解读与交流,通过书籍与自我对话,探寻教育者的精神成长密码。
齐天宁老师以《被讨厌的勇气》为引,结合班主任管理案例,运用书中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帮助大家认识自我,评价学生。他表示教育是帮助每个生命找到独立行走的勇气,要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他现场运用AI演示具体引导过程,将教育者思考具象化。
刘婧琪老师通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各个角色,带领大家认识这些看似遥远,实则在身边的心理现象。结合教师工作,她剖析审视了许多看似称之为“问题”的行为背后,往往藏着未被听见的生命诉求。
胡昕娟老师深度详细解读 《悉达多》,将悉达多历经贵族、苦修者、商人、摆渡人的求道历程,类比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从执着“渡人”到学会“自渡”,教育者的成长恰似这条河流——唯有亲身经历迷茫与顿悟,才能真正成长。其精辟入里的分享震撼心灵,引人深思。
接下来,该校青研会将不断搭建高效交流平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