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4月14日

4所高校跨区域联动3万余名师生同屏共话国家安全


  本报记者 张丽 通讯员 郭艳霞
  
  近日,齐鲁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4所高校跨区域联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打造云端课堂,3万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一堂跨越2000多公里的国家安全教育课。课程通过直播平台向全社会开放。
  课程采用 “沉浸式教学+云端辩论”新模式,通过课堂连线,展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等,讲述青年学子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在“虚拟圆桌会议”环节,4校学子就“信息时代青年学子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展开云端辩论。
  从珠江之畔到东北黑土地,从三晋之地到齐鲁大地,百余名师生热烈讨论了政治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以及文化安全等众多话题。辩论数据大屏实时显示4校学生的观点分布,AI分析系统捕捉到“安全”“责任”“担当”“天下”等高频关键词近百个。
  4所学校的授课老师针对学生们的观点逐一进行现场点评,指出学生们能从所在地域、学校出发,观察到多领域的国家安全,展示了良好的安全素养,更体现了拳拳爱国之情。
  随着课程进入尾声,4校学生在元宇宙空间共同植下“国安长青树”,2.6万片数字叶片承载着学生们的安全承诺。这堂突破时空的云端思政课,不仅创新了国家安全教育的打开方式,更谱写了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课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22级学生符彦宁表示:“这次国家安全云课程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教育技术,我们和千里之外的同学一起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从政治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方面开展云端辩论,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地区安全形势的异同。这样的安全课很有意义,我们愿意听、听得进,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课程。”
  “异地师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同屏在线共上一堂国家安全课,既是教学模式的结构性变革,更是教育智慧的云端共享。”中北大学任课教师任雁表示。
  齐鲁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红霞表示:“本次国家安全教育课,以4校同屏的方式进行,是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我们将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更具感染力的课堂,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