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小而美”走好特色路
本报记者 贺建锋 通讯员 张亚萍
交城农商银行围绕信贷经营管理转型,从建强营销队伍、深耕普惠金融、优化服务体验等多维度发力,绘就支农支小新蓝图。截至3月末,该行实体贷款余额33.58亿元,较年初净增2.61亿元,贷款户数较年初净增858户,用数据彰显着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打破传统局限 建强营销队伍
该行积极推动经营管理转型,按照总行服务基层,后台保障前台,营销作业分离的理念,将内部架构划分为总行—事业部—网点三大板块。
内部架构调整,扩充队伍规模。该行通过组织架构优化整合,机关人员向基层岗位流动,柜面人员同步转向营销岗位,有效解决了客户经理数量短缺,截至目前,该行机关部门从18个精简至11个,网点一线营销人员从38人增加至67人,弥补营销人员不足,为全行的信贷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挥职能优势,释放队伍活力。该行对客户经理的职能进行了科学调整,减少客户经理调研和审查职能,发挥事业部专业调查、专业放贷的优势,让客户经理专注营销。同时推行尽职免责制度,缓解了客户经理思想压力,消除恐贷、惜贷的思想,信贷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优化营销体系 深耕实体经济
“电子地图+网格管理”覆盖服务角落。该行充分利用钉钉平台网格化管理电子地图系统,打造事业部+网点+机关部室的强大营销团队。每周三高管亲自带队深入田间地头,对应包片网格区域,以网格化管理为有力抓手,全行22个网点,电子地图建档16168户,客户经理对电子地图使用率达100%,切实让金融服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深入触达商户与农户,挖掘其多元化金融需求。
“线上营销+快速响应”畅通服务通道。该行通过问需于民,送贷上门活动,成立农商快办服务队,发现需求当天入户,办理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审批放款压缩到3个工作日。同时,与电话服务热线、微信业务受理平台相结合,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拓客模式,实现“申请贷款零等待”,让客户轻松享受金融服务。
创新服务载体 提升服务效能
交城农商银行打造 “暖银行”。持续推动标准服务—暖心服务—专业服务的深化提升,让客户进入网点就能享受到热情、温馨、舒适的服务和关怀。
聚焦适老服务,延伸养老金融。该行坚持发挥源头引领作用,强化社保上下游链式服务与养老保障金融服务,积极组织问需于民志愿服务队,为出行不便的老年客群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切实推动其社保卡办理、激活,重置密码等金融服务“一站式办结”。
出台暖心举措,搭建爱心桥梁。该行持续提升惠民服务水平,爱心驿站在营业网点服务区域内设置固定独立服务区域,不仅提供临时休息、手机充电、饮水、饭菜加热、避雨、应急药箱等便民服务,还设置了“公益读书角”、法律援助咨询台及普惠金融宣传区等服务区域,使劳动者驿站成为劳动者的加油站。优化厅堂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以机器换人,实现由人工型向智能型转变,从纸端向指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