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面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本报记者 王钰钦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全面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通过分层级、分步骤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全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根据《方案》,我省将以“中医为主治疗”为核心导向,围绕“集聚资源、突出优势、创新模式、标准引领、协同发展”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梯次启动省、市、县级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到2029年,全省中医优势专科总体规模将达到350个左右,形成专业领域完整、地域覆盖面广、结构布局合理、中医特色明显的专科网络。各层级中医优势专科将逐级带动、层层辐射,围绕“专病、专家、专药”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专科。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6项重点工作任务。在明确功能定位方面,从国家、省级、市县级3个层面明确中医优势专科的功能定位,确保各级专科在中医特色、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推进集群建设方面,组建省级中医优势专科联盟,由国家中医优势专科牵头,带动省域内相关专科水平整体提升。在加强能力与品牌建设方面,优化中医为主发展方向,打造专科(专病)诊疗中心,规范设置中医专病门诊,提升专科临床疗效和社会影响力。在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方面,通过骨干医师培养、实训基地布局、护理队伍建设等措施,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为专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推进中医优势专科标准化研究,提升临床科研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在协同推进其他重点科室建设方面,强化中西医协同诊疗,提升综合救治能力,满足重点人群健康需求,推动中医药服务全面覆盖。
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从组织领导、主体责任、部门联动、氛围营造4个方面提供保障。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将制定 《山西省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指导各层级专科建设;各级中医医院需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激励机制和配套支持举措;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将与药监、医保等部门协同联动,支持中药制剂调剂使用,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通过党建引领和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