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4月22日

“集成作战”让群众“最多跑一地”

灵丘探索“1137+N”体系提升综治中心工作效能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宋如吉 马明清
  
  4月18日,记者从灵丘县获悉,灵丘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中央政法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精神为指引,围绕大同市委政法委“155”大调解体系,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一条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联动联调、齐抓共管的“1137+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子,切实使各类矛盾纠纷在源头和前端得到及时妥善处置,涌现出东河南镇的“炕头调解法”、落水河乡的“我帮群众顺路办”、红石塄乡的“群众点单我接单”、晓源社区的“有事找晓源”等一批乡镇、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品牌。
  
  做实“管”字
  
  “其实我们解决矛盾纠纷的窍门很简单,就是一个‘管’字,让老百姓的每一件矛盾、每一项诉求都有人管、及时管。现在我们要求乡镇每周都要上报矛调情况,目的就是要强化统筹调度,对于一些乡、村两级确实解决不了的要求及时报告县综治中心,由县推动解决。”灵丘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郝续时说。
  灵丘县按照整合资源、便捷高效、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规范化建设县综治中心,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有关功能,实行信访、法院、公安等8家单位常驻,民政、卫健等10家单位轮驻,其他单位根据需要随驻的“8+10+N”的入驻模式,全流程完善群众诉求的登记、受理、办理等工作,多途径、多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纷止争。
  2023年4月23日,该县落水河乡南庄村马某在供热公司当杂工时,不慎从10米高的作业区掉落,致双腿骨折。因赔偿问题,马某家人多次到县、市上访,并到瑞通公司居住施压,供热公司诉至法院。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后供热公司不服,上诉至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马某又到县综治中心上访,综治中心接案后,及时导入“五调对接”机制,召集法院、司法、信访等部门召开分析会、调解会,通过调解,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意见,使这起长达一年多的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据悉,自“1137+N”工作体系运行以来,县综治中心已成功化解终结了19起重大复杂疑难矛盾,有效避免了矛盾风险外溢上行。
  
  用心用法
  
  灵丘县“1137+N”工作体系明确了县、乡、村各级综治中心的职责。在乡镇层面,实行矛盾纠纷“五部联调”工作机制,着力打造较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终点站”,力争把30%左右的矛盾纠纷吸附在乡镇化解。
  2024年6月,灵丘县落水河村村民谢某芳在一家公司工作时不慎摔倒,导致手腕骨裂。担忧劳动能力受损,谢某芳提出10万元赔偿要求,但企业认为不构成伤残,仅愿支付医疗费用。出院后,谢某芳到乡综治中心申请调解。乡综治中心接到任务后,联动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公共法律服务站“五部联调”力量,一方面邀请专业医疗机构对伤情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构成伤残;另一方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个人各自的责任和权益;同时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促使他们理性地进行协商,最终双方以1万元补偿达成和解。
  “因为我们的用心,企业和村民们都愿意相信我们,口碑出去了,企业也愿意来我们乡投资,去年又有多家企业在我们乡落户,村民们现在也一门心思在打工挣钱、发展产业。”乡综治中心主任岳继誉说。
  
  前端发力
  
  “1137+N”工作体系中的“N”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全县186个行政村、14个社区、351个网格,大力开展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五员进网”行动,前端发力,力争至少60%的一般小微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就地化解。
  “‘1137+N’工作体系实施以来,网格员对于一些小矛盾当场就给解决了,实在解决不了的通过‘智慧网格通APP’迅速上报。现在‘五员’也全部下沉到网格,跟我们共同解决问题,我们也学到了不少方法,工作更得心应手了。群众还给我们写感谢信、送锦旗,2024年,我们社区受到了省委的表彰。能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感到非常自豪,也实现了自身价值。”专职网格员白桂娥说。
  
  激发动能
  
  为使 “1137+N”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作用,该县在7项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又建立干部平安建设实绩考核、调解员奖惩激励、网格员考核激励3项奖惩激励制度,有效激活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动能”。
  该县坚持督办问责和正向激励机制并行,每年设定各个乡镇和部门基础分为100分,对“应受理未受理、应办理求办理、不依法办理”等情况酌情扣分。年度得分低于80分的,约谈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并通报批评;低于70分和60分的,分别实行挂牌督办和一票否决。对工作做得好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对专职网格员优先纳入社区工作者选聘范围。“‘1137+N’工作体系实施以来,到县信访量明显下降,乡、村两级调处成功率大幅上升,比以往提高了24.6%,基本实现了矛盾纠纷发现早、解决快、效果好的目标。”郝续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