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4月23日

重读《资治通鉴》专家读者共探晋地风云


  本报记者 田璐
  
  4月19日,在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前夕,为拓展服务半径、营造浓厚氛围,山西省图书馆为读者带来两场“重读《资治通鉴》”系列山西历史文化主题读书分享会。
  在首场读书分享会上,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媒体阅读推广专业组委员、山西省图书馆借阅部副主任张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围绕“山西为何能够成为中国中古史上的 ‘隐形主角’”问题展开分享。张表示,山西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塞北游牧文明的地理分界线与交汇点,长期以来,两种文明形态在这里相互碰撞、彼此交融。特殊的历史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山西不仅深刻地改变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格局,而且深刻地影响了隋唐五代的历史走向。“这是山西成为中国中古史上‘隐形主角’的原因所在,而以云冈石窟、张壁古堡等为代表的众多文旅资源则是这段恢弘历史的见证与山西地域文化的载体。”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16朝、1362年的历史。因其“鉴于往事,有资治道”,而被宋神宗赐名。在第二场读书分享会上,张以历史事件为表、以历史规律为里,围绕“司马光为何要以‘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开篇”问题展开分享。张表示,“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后续历史进程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司马光在编撰 《资治通鉴》时,以“三家分晋”开篇,体现了他对于历史趋势的敏锐洞察。“三家分晋”并非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曲沃代翼”以来晋国持续推行“国无公族”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路径依赖”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一个典型案例。“司马光选择‘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开篇有着复杂考量,核心原因是为了表达其‘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的政治理念。”
  一名初中学生聆听讲座后感慨道:“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让我对家乡的地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历史这门学科也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希望山西省图书馆今后能够多举办这类活动。”
  一名外地读者则表示,一直对晋国历史非常感兴趣,但是以前的认识多是碎片化的。通过参加读书分享会,自己对晋国历史有了更加体系化的认识,特别是对“三家分晋”的必然性问题有了全新的理解。希望山西今后在宣传推广旅游资源时更加注重挖掘其中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
  此次山西省图书馆举办“重读《资治通鉴》”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读者重读经典、收获新知。据悉,省图书馆今后还将举办山西历史文化主题读书分享会,欢迎读者积极参与,一起品读经典、汲取智慧、分享美好、收获喜悦。